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支持国内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形成良性
来源:财联社  作者: 卢阿峰 2024-03-08 10:20:23
近年来,生物医药的寒冬温度似乎已经传达到了行业的多数人,而部分生物技术企业的“粮草不济”“融不到资”的现象已经逐步出现,为此,2024年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围绕生物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问题,提出了“支持国内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形成良性金融生态”的建议。

近年来,生物医药的寒冬温度似乎已经传达到了行业的多数人,而部分生物技术企业的“粮草不济”“融不到资”的现象已经逐步出现,为此,2024年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围绕生物技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问题,提出了“支持国内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形成良性金融生态”的建议。此外,安康还建议“完善商标法律法规加强商标注册审查力度”。

建议一:支持国内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形成良性金融生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多元化改革发展,相关配套制度和细则不断完善,沪、深、港、京四大交易所充分发挥差异化互补的职能,整体呈现多渠道、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尤其是,科创板重点关注硬科技,逐渐吸引聚集了一大批创新研发能力强的生物医药企业挂牌上市,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支持我国科技创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自2023年6月以来,二级市场持续低迷,证监会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IPO工作。而且,在情绪传导下,部分创新生物医药企业的一级市场VC/PE融资也随之受挫,缺乏资本支持,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被迫暂停大量创新产品管线的研发计划,科研创新意愿亦随之降低。长期以往,会对于国内创新生物医药的长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构成重大影响。

在安康看来,创新药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较大,药品研发、临床试验投入都需要巨大的资金,因为投入较大且没有营业收入,许多生物技术企业因缺乏足够的资本金或贷款抵押物担保,很难申请到贷款。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生物企业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而且,随着国内注册制的推进,2023年共有313家企业首发上市,44家A股公司被强制退市,随着新股供给的增加,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特别是44家上市公司退市使得持有上述公司股票投资者的资金大幅缩水;上市公司中有部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甚至有些上市公司靠保壳度日,亟需通过并购重组或者借壳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为此,安康在两会中也提出了关于支持国内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形成良性金融生态的建议,在他看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助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支持我国科技创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制度建设:股权融资方面,政府层面设立产业基金,产业基金投资可以与政府补助挂钩,比如企业获得1000万元的政府研发补助,产业引导基金跟投3000万元的股权,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产业引导作用,产业基金在生物制药企业IPO及并购重组后退出。债权融资方面,银行开发适合创新生物制药企业的信贷产品,抵押物可以是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证书、MAH证书乃至在研项目的收益权。

二是IPO正常化制度建设:受理环节方面,建议证监会继续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市场化监管思路,加快推行全市场注册制,保持制度的连续性,稳定市场各方预期,进一步提升股权融资的市场化水平,在从严审核的前提下放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上市受理。但同时要积极发挥上市审核标准在整体投资环境中的指导作用,真正指引我国创新医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审核环节方面,创新医药企业专业壁垒较深,审核难度大,需要进一步提升证监会、上交所等上市审核部门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等药品审核部门的联动协调,在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审核中,进一步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筛选出真正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硬科技创新生物企业上市融资,并对国内卡脖子、临床急需、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给予优先审核和优先发行支持。

三是并购重组制度建设: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估值方面,建议允许创新生物制药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方式,允许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以合理的价格注入上市公司。对国内卡脖子、临床急需、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或借壳上市融资实行即报即审核即上市,支持其快速进入资本市场。

四是股权退出制度建设:建议IPO或并购重组后股东的股权退出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和盈利能力挂钩,若股价破发或持续亏损,增加2-3年的锁定期并限制每年的卖出比例。

建议二:完善商标法律法规加强商标注册审查力度

安康还注意到,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不仅具有识别商品和服务来源的功能,更是企业信用的载体,为了解决商标权纠纷,保障企业权益,应当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活力的全面激发,人们对品牌的保护日益重视,而商标是品牌保护的重要手段,截至2022年底,有效注册商标4267.2万件,较上年末增加543.3万件,同比增长14.59%。

商标品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但随之而来的,商标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仅2022年全年,商标局依法审查完成商标注册申请705.6万件,累计打击恶意商标注册37.2万件。依法审查完成商标异议案件17.6万件,审理完成商标评审案件41.2万件,在异议和评审两个环节,共依法打击商标恶意注册6102件,快速驳回“冰墩墩”“拉伊卜”等恶意注册商标3192件,对涉嫌恶意囤积的3522件商标限制转让,依职权宣告无效商标2629件。

安康总结认为,我国商标保护还存在商标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商标侵权形式隐蔽、第三方恶意注册,给企业带来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负担、被侵权商标过于集中等特点和不足。

在今年的两会上,针对以上问题,安康也带来了针对性的建议,他建议从三个方面对商标加大保护力度:

一是加强商标权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更好地保护商标权益。建立健全的商标注册制度,建议缩短商标注册登记时间,在现行的商标注册制度下,商标申请需要八九个月,这使得商标保护严重滞后于企业经营。此外,建议提高商标注册的门槛和要求,并加强商标审查力度,具体地,可以参考欧盟的商标注册审查方式,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时,申请人需提交初步的商标使用证据,同时增强异议制度的效用,给予在先的商标使用者充分举证自己已使用其商标的机会,避免在后近似商标的注册,从而尽可能避免商标侵权纠纷的发生。

二是加强商标权的监督和维权,通过对商标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跟踪,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建立完善的商标维权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保障商标权益,特别是加强商标无效程序对净化市场的作用,增大商标局依职权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比例,赋予商标行政机关更多的市场监督职能与义务。

三是加强公共机构的协调与服务,通过对现有商标权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商标权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减少企业在商标维护方面的非必要支出;同时加大商标权保护相关服务的投入和力度,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发挥人工智能图文比对技术在商标监测领域的应用,推动我国商标监管的数字化进程,以科技为企业品牌保护提供帮助和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关键词:   智慧医疗  生物医药  安康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