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发布 > 正文
成都发力人工智能 力争2026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 许成嵩 2024-05-21 10:49:00
5月20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上,《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印发。

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成都再次发力。5月20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上,《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简称《行动计划》)印发。《行动计划》提出了总体目标:到2026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算力规模达到20000PFlops,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行动计划》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算力支撑能力攻坚行动、高端产业要素倍增行动等六大重点任务,全面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细化分领域目标

到2026年培育超1000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都拥有良好基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超78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

在已有“家底”之上,《行动计划》细化了分领域目标。在创新策源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力争在多模态、认知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竞争力全国领先,在制造、医疗、文化等领域培育行业大模型超过50个,省级及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达到40个,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5%,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在集群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打造以人工智能链主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力争培育2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链主(准链主)企业,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10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推动“人工智能+”在成都产业发展、美好生活、城市治理中实现深度应用,在场景应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形成3大类150个特色化、体系化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示范应用产品超过500个,遴选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50个,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在要素集聚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形成面向行业大模型的数据集20个以上,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100人,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训(实习)基地超过10个,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

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力争2026年算力规模达到20000PFlops

《行动计划》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并细化了具体要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六大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即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制融合5G+AI技术的边缘计算系统等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创新产品。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力争到2026年参与5个以上国家或国际标准编制。同时《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致力于培育行业大模型应用矩阵,支持考拉悠然产业大模型、晓多科技“晓模型”、明途科技数字人WorkChat、爱迦超声大模型等行业大模型加速迭代。同时,成都将每年举办不少于5场大模型供需对接活动,累计遴选50个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并不断完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保障和动力引擎,六大重点任务第二条聚焦算力。根据《行动计划》,成都将推动高能级算力建设,构建“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的算力供给体系,高质量推动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具体包括推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运营模式升级、加快推进大型智算中心建设扩容、提升通用计算能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科学规划算力设施布局等方面,力争到2026年,算力规模达到20000PFlops。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支撑。六大重点任务第三条,成都将提升数据资源质量、推进数据资源开放、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力争到2026年,打造工业设备缺陷检测数据集、城市运行场景数据集等高质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不少于20个,探索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同时,要建设运营成都数据公园,打造线上数据流通平台和线下公共服务空间,依托线上平台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产品上架不少于1000款。

第四条重点任务为集群发展能级跃升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完善人工智能产业“2+6+N”布局: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地,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聚集高地和要素汇聚高地;以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为协同发展地,推进创新策源、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等领域建设;此外,结合其余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载体情况,打造人工智能多元带动发展地。同时《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实施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推动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到2026年孵化培育人工智能企业数达到1000家以上。

应用场景也是人工智能的基本要素之一,第五条重点任务即为场景融合应用培育行动,包含生产、生活、治理三个方面。在生产方面,成都将推进“人工智能+生产”深度融合,具体包括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服务业、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等;在生活方面,成都将聚焦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底线民生等领域展开攻坚;在治理方面,成都将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数字政务服务等领域发力。力争到2026年,分别打造不少于50个的“人工智能+生产”“人工智能+生活”以及“人工智能+治理”创新应用场景。

第六条重点任务为高端产业要素倍增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实施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加大国际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争取汇聚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超过100人;开展校地企联合引育专业人才,招引培育1000名以上专业人才;壮大通用人才规模,力争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构建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圈。同时,成都将加强金融支撑保障,力争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并举办高端品牌展会赛活动,加快布局新型电力设施,提供充足能源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活动 直播间|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