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哲高级副总裁孟凡俊
对于时下越来越火的“中台”战略,从观念上来讲,有不同的方阵。一些致力于提升客户体验的行业企业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台拥趸,而中台战略也相应地成为企业数字化的重点支撑之一。而同时,业界关于“中台是否是个伪命题”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甚至“中台的末路”等危言耸听的观点,也一度吸睛无数。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IT界从来不缺乏概念,也不缺乏对概念的质疑和争议。但是大部分争议似乎又源于对于理念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定义。
对于奥哲高级副总裁、企业数字化专家孟凡俊来说,多年企业信息化实施、咨询以及行业研究的经历,让他习惯于先厘清概念,再表达观点。那么在他看来,中台价值、中台与数字化的关系、奥哲的数字化引擎平台是不是中台,以及数字化时代流程引擎价值是否会消减等问题又作何解?
数字化大潮下中台趋势不可逆
当下,提出中台战略并付诸实施的梯队中,大多是2C的企业,这主要是基于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使然。作为世界零售业“创新实验室”的中国市场,有一大批被互联网服务“宠溺”的新势力消费者,这个消费群体正在颠覆企业的认知,倒逼企业进行转型。
这种状况下,2C企业或者与消费市场关联较强的企业,必然“春江水暖鸭先知”,率先进行转型,但这只是开始。从整体发展趋势来讲,作为 的重要战略支持,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最终会驱动产业链协作模式的变革,未来所有企业将逐步由浅入深向中台战略靠近。
多角度理解中台概念实现功能价值需引擎平台支撑
在孟凡俊的看来,大家热议的“中台”可以有多种角度的理解,如果定义为一种战略思维,那也不必非得叫中台,而更倾向“数字化”的理念。这种战略思维作用到某些场景和业务,比如将渠道、供应链和C端消费者,三端全部在线连接,这个本质上就形成了数字化中台应用,是中台战略之一。在这个意义上,中台战略是企业数字化战略之一,是数字化的重点转型通道。
如果具像化的理解,中台天生就是大业务中台的概念。其价值是快速为前台业务人员提供服务和输出能力,对前台进行支撑和赋能,能满足这个目标的都可以称之为中台,具体功能特点包括:通过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及互联网的手段提供丰富的标准化服务;非常强调服务的标准化开发;强调数据沉淀。
而要实现中台的这三个功能特点,企业完全依靠人工写代码或者全部自行开发,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成本太高且不切实际。进而就会落地到架构的问题,即企业需要通过一个平台或者工具来支撑,在这个基础之上构建各种应用。奥哲的数字化引擎平台奥哲云枢,就是这样一个以低代码开发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引擎平台,是构建大中台的主要支撑体之一。
对于网络上一度流传的中台与SOA的比较,孟凡俊有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数据中台可以理解为一种方法论、一种框架和思想,是企业级的思维。而SOA只是一种架构,一个技术理念。中台是偏业务的方法、思想逻辑或者企业级平台,而SOA是一种架构方式。
如果一定要合并同类项,SOA应该跟微服务是一个范畴,是中台方法论落地的支撑思想和架构能力之一。
中台战略可大可小 数字化引擎平台基本可满足中小企业中台战略
尽管提供完整的企业中台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已经纳入奥哲未来的发展规划。但对于当下被定义为数字化引擎平台的云枢,还只是在企业的中台建设中充当战略支撑的角色,虽然是重要的支撑体之一,但不完全等同于中台。
事实上在为数不少的制造业,数字化引擎平台已经在迭代的过程中向中台的功能架构靠拢。具体到建设的规划以及落地,孟凡俊认为,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中台的规划建设是可大可小的。大型企业在中台建设方面已经有不少代表性的案例,数字化引擎平台在其中台构建中发挥的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
但是对于中小型制造来讲,只需构建适应企业前端业务支撑的中台框架就可以满足数字化战略需求。在基础架构、容器技术等方面可以采用公用云的设施,并引入数字化引擎平台,就可以构建出一个中台的框架。
目前奥哲云枢已经可以放大实现服务标准、数据沉淀、数据集成、数据挖掘,以及快速构建的能力。对于中小制造业来讲,奥哲云枢与公有云的结合已经可以满足企业中台战略的大部分需求,可以理解为中台。
为什么流程管理出身的服务商更适合构建数字化引擎平台
从主流的流程管理方案提供商,发展至数字化引擎平台提供商。在孟凡俊看来,这既是奥哲自身发展战略落地的自然结果,也是企业数字化建设引发的平台及相应的服务需求使然。
从之前的信息化建设到 ,企业IT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面向场景、业务和用户。通过数字化建设产生了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应用场景以及新型的劳动生产关系。IT建设由之前被动的以信息化手段替代传统业务操作方式,向主动的数字化建设转型,信息化成为数字化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流程驱动的价值更加重要,但已然不能满足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需求。作为一个企业战略,数字化只依靠流程引擎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的能力。其中包括动态业务构建的能力,比如疫情期间企业通过直播卖货,就需要快速构建一个跟直播市场对接的应用。此外,还有诸多场景包括智能报表的快速构建能力、系统快速集成整合能力、标准业务服务单元的构建能力等等,再加上流程引擎能力,构成了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支撑平台。
对于奥哲这样比较偏技术的在流程引擎领域有传统优势的厂商,很容易也比较自然的能够快速实现向数字化引擎平台的转型。这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流程管理的起点比较高,具有端到端的管理功能,天然具备进行异构系统集成与整合的基因。再加之基层的流程引擎能力是数字化引擎的核心能力之一。这两个能力,可以很好地支持企业面向场景和业务构建数字化平台,并在这个框架之上进行业务系统拓展、智能报表开发以及服务定制、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工作。
云支撑让新兴技术价值极致化 企业应用要量"需"而行
新基建加速的东风,势必推动云计算、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在不同行业催生出诸多新的应用场景。但当下,对于新兴技术应用,在企业及市场两端依然会出现热冷两重天的现状。面对“云是 基石”、“新基建加速应该不会对企业数字化规划产生太大影响”等不同的说法,孟凡俊分享了中肯、严谨的观点。
相较于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云计算更偏向于基础设施。理论上讲,大数据、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一直都存在,但如果没有云计算的支撑,很难爆发。大数据价值的发挥依赖于海量数据存储、依赖于快速读取和线上传输。而物联网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大量的设备在线连接和互动,包括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都具备同样的属性。这一类的应用,只有借助于边界更大的云计算,才能获得支持其价值更大化的数据量、存储能力及算力等等。
相形之下,AI对云的依赖性并不是很高,但也要看企业的需求层次。人工智能应用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撑,如果没有与需求匹配的足够数据量、原始信息及算力,AI的价值发挥也很难满足需求。
简言之,如果要将新兴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公有云确实起到了基石的作用。但是,如果企业由于所处行业限制,或者需求并没有到那么高的标准,私有云、甚至自身构建服务器去支撑也是可以的。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新兴技术的应用并非是非云不可。在孟凡俊看来,能够支撑企业某个行为决策的数据量,就可以称之为大数据,不必非得定义为多少兆、多少T。尤其是对于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自身数据的积累量足以支持业务决策,不必非得为了云转型而转型。
因此,新基建加速为新兴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企业在选择的过程还是应该以企业健壮发展作为价值导向,量需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