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利消失得越快,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就越发变得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联网的红利延缓了产业变革的时间点。
因为在那个“互联网+”模式野蛮生长的年代,我们可以用收割流量和资本红利的方式来掩盖产业自身的痛点与难题。
而,一旦流量和资本的红利不再,产业的弊端将变得一览无遗。
于是,如何对产业进行改造和变革,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互联网。
尽管每一个产业的实际不尽相同,甚至有些产业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但是,总体的大趋势却是肯定的。
这里所说的大趋势,其实就是产业数字化的大方向。
对于这一观点,可能有人并不赞同,他们通常会站在不同行业的角度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以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为代表的新概念。
如果深入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的背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新概念被背后一条清晰的产业数字化的脉络。
无论是用大数据、云计算,还是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对产业进行深度改造和重塑,其实本质上都在将传统产业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进化。
如果我们要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寻找一个共同的代名词的话,数字经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对于以零售、金融为代表的产业进化较为成熟的行业来讲,数字化业已成为一种共识。我们现在看到的数字零售、数字金融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
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大背景下,在产业互联网陷入迷茫的时刻,以数字化的角度来重启亦或者开创产业互联网的新时代,要比仅仅只是简单地以新技术应用来单纯地解决产业本身的痛点和难题更加长远。
换句话说,以新技术所开启的产业新进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真正决定产业互联网成败的依然是玩家们的数字化能力。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真正决定玩家们实力的是流量的多寡;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真正决定玩家们实力的是数字化的能力。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玩家们的盈利是通过撮合和中介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玩家们的盈利则是通过赋能与改造来实现的。
简单来讲,消费互联网时代考验玩家们的是营销能力,产业互联网时代考验玩家们的落地能力。
不幸的是,当产业互联网的大潮汹涌而至,依然有很多人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依然在用消费互联网的做派来做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事情。
尽管他们利用人们的“思维惯性”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甚至还有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些依然仅仅只是暂时的。
等到产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深水区,玩家们还是要回到落地本身。
只有那些真正认清了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并且从产业互联网被人们所熟知的那一刻开始,便开始积累相关落地能力的玩家,才能真正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打法,从而真正建构起产业互联网的体系。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产业互联网几乎依然会沿着消费互联网的路径发展:
早期,各种类型的玩家都在加入其中,并且营造了一种乱战的景象;
中期,玩家们开始进入到集约式发展的阶段,合并与抱团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后期,真正可以屹立于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玩家,其实是那些有所积累和沉淀,并且可以真正落地的玩家。
最后,产业互联网依然仅仅只是一些头部玩家的角逐的战场。
当互联网远去的背影将产业变革的趋势映衬得愈发清晰的时候,一场以新技术应用为肇始点的产业变革开始上演。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以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为代表的诸多新物种的出现。
拨开层层迷雾,我们可以窥探到这些新物种背后的底层脉络——数字化。
因此,数字化才是产业互联网最具想象力的方面。
然而,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做运营和营销不同,产业互联网更加关注的是落地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并不能够仅仅只是拷贝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而是要真正找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
当我们积累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正确方式和方法,真正建构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全新体系,才算是真正抓住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