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

新经济模式下的商业智能与决策分析

2015年2月5日,品酒沙龙活动走进青岛。在探讨大数据如何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还带领各位嘉宾体验了在酒文化领域里大数据扮演怎样的角色。

视频实录 INTERNET&IT

第一个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规划。第二个是信息系统更好的支撑企业决策。第三个是新经济情况下如何实现。这都是相互支持的,在各种场合下都有专题交流,这时候把交流做一个汇总。大概围绕着这样一个题目,之后会根据大家的情况会再调整一些内容。

第三个部分我用一个案例回顾,我建议大家不要照相,拜托大家了,否则我们将来没有办法合作了。说点真东西你又得把有一些东西拿出来,拿出来人家又不愿意,所以第三部分大家讲究一下,大家可以记,底下交流都可以,但是不要拍照。

第一部分先说一下IT规划,IT规划在信息化建设中我认为四项重要内容之一,整个企业信息化说白了就是四件事,第一规划。第二建设。第三运维支持。第四是推广应用。整个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这四个,这四件事里面哪件事是最重要的呢?规划是最重要的,因为凡事欲则利不欲则废,整个信息化建设是按照规划来建设,你规划不行肯定建设就不行,你就肯定达不到标准。所以规划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是一个龙头的作用。而规划我们通常认为是指一个一个的架构图,画的一个一个系统结构图,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整个信息化的规划是一个过程,这不是一个技术图,它是一个从企业战略,IT现状,可能的技术,管理模式中必须要出结论的那一部分,不同的企业中,同样的信息化规划可能会做的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我的企业文化不一样,战略不一样,IT现状不一样,管理模式不一样。所以规划一定是一个外部技术的实际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所以它是一个推导过程。

那整个企业信息化规划如果往大了说是一个很系统化的,很多的内容,但是我们把中间的核心内容拎出来,我总结了几点,我自己企业规划的时候总结的。整个信息化规划,甭管怎么说的高大上,最后其实都要落到四点,这四点抓住了事情就好办了,抓不住就很飘了。

第一,整个企业IT规划制定要有一个流程,他的推导过程一定要有流程,如果不按照这个流程走规划做出来大概就有问题。

第二,要理解和贯彻企业发展战略。

第三,确定出规划的核心内容。

第四,制定未来规划的一些设计原则。

第五,选择合适的IT管控模式。

第六,要规划应用系统蓝图,这个大家可能知道,画一个结构图,画一个系统功能图,这个很容易,但是这个东西给谁用的。

第七,要规划主要业务系统核心功能。

第八,要规划目标系统。我选完了,我要上ERP,心目中想象的构建要怎么实现。

然后之后要统筹考虑这种分析型系统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过去做的这个事比较少,光考虑业务系统,不大管分析系统,结果IT系统搞完了,中高层领导下阵了没有人管。

最后选择一个规划的实施模式,接下来考虑IT基础架构的建设。再往后在上IT系统之前,要理清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块。

我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提出来,要紧扣管理当中的问题。最后就是报出具体的蓝图。这个规划是经过这么一系列的过程推导完了之后产生的。IT规划的一般流程是这张图,这张图我建议大家看一下,很重要。它包含了做IT规划的一些阶段和阶段中的一些主要内容,每个阶段要做什么,这个非常提纲挈领。第一阶段了解企业战略未来的模式,同时制定未来IT的初步蓝图,同时要了解相关领域的IT架构。第二阶段的时候要详细设计未来规划,制定行动计划。第三阶段就是系统建设。基本上大的IT规划按照这个路子走,总的来讲没有什么问题。

然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IT架构蓝图这件事其实要说的很多,这个地方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接下来还会有一个IT规划的讨论,之前我也见到了一些,看到过屏幕里面做的IT规划的一些草稿,其中我们看到基本上都缺少跟企业战略的衔接,我们关注的都是自己怎么上系统,有什么功能,什么时间上,花多少钱,这是结果。你为什么要上,你上了这个系统对企业什么战略有什么样的支撑,这些都要考虑,我认为这是第一条。实际上这是技术的应用。

战略的东西和IT的东西和管理的东西其实差的很远。

我这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战略,假定说我们企业是个集团企业,我除了总部以外,还有一些分公司。这样的话子公司和总公司之间有什么关联。集团管理的时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确定管理模式。总部跟各个分支结构是什么关系?有的是战略关系、有的是业务关系,有的财务关系不一样的。

我们在整个战略中,就要确定出对不同子公司和总部之间关系的类型,那你是战略型的,你是业务型的,就牵扯到对他下面的IT结构是不一样。包括在信息系统中,集中建设和分散建设,谁集中建、谁分散建,谁在哪个模式集中建,谁在哪个模块分散建,都会有不同的战略。所以下边进行管控,在不同管控模式下,各个业务不一样。举一个例子,IT和战略结合的时候,他首先是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

接下来IT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大概做一个简单的示意。IT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风格、组织和管控模式、组织IT管控模式,未来的IT应用,IT基础架构,这四个模式,这大概是规划比较重要的内容。

接下来IT规划的核心原则,核心原则包括IT服务、IT应用架构和IT基础架构。对这三个方面,我们在做规划之前,都要定出一些核心的原则。比如说IT管理,定的核心原则通常会是:第一,信息技术要从战略出发,以业务发展规划相一致;第二,集中管理核心信息技术的职能,以共享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服务,这其实就隐含了IT支持的IT架构这种东西;第三,增强IT团队的系统分析、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第四,统一的IT管理标准,这都是结论,要得出这些结论,实际上事先要通过反复的讨论。为什么要增强IT团队的系统分析、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稳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说现在企业大了,包括产品的云计算等等,IT外包这样事情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多要找外部的专业化团队做的时候,企业的IT团队要有什么核心能力,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那么这个思考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最后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实际上在他们那实现有混合模式的IT团队,核心的会有一些自己的支持,同样要依托大量的外包,所以得出这样一个管理原则。

然后下面是应用系统架构,包括技术系统架构,都要确定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将在未来选型系统规范的时候,发挥作用。然后接下来要选择合适的IT管控模式。那IT管控模式,当企业不是一个独立法人,是一个有组织层级关系的时候,就一定会有IT管控。类型上来讲分三步,叫集权式、混合式和分权式,每一种都适合不同的公司管理模式。所以IT部门在制定自己的IT管控原则的时候,一定要看总部的总体管理原则。如果总体管理原则就是个分权式,你一定建立不起来集权式的IT管理模式,你不可能脱离总公司管理模式,就是这样。这是一个结果,我们经过一系列的规划,产生了一个应用系统蓝图。

这个蓝图里通常都包括一些什么东西呢?这个不一定大家都这样,只是大概会这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基础应用技术,各种各样专业技术,各种各样的支持。然后企业的门户,应用集群等等,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IT系统,这是应用系统蓝图。大概画成这样,就比较靠谱了。缺点什么东西,可以对照这上面。当规划出整个系统以后,比如说我们CRM系统,进一步要把重要系统核心的功能要知道,这个系统中用到我们企业,我们要用到他的哪些功能。这个实际上我们看似一张图,但是得到这张图也是很难的。我们要去研究我们企业内部业务过程,要去研究市面上的软件,然后各种IT系统关系,看市面上软件,哪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然后才能得到这个东西。

选到了核心功能以后,我们还要接着看市面上有的软件。市面上有的软件不止一种,而是很多种。这些软件哪一款适合我们?我们会有一个角度去评估他,然后得到我们所感兴趣的一个侯选软件的集合。接下来讨论问题,在规划过程中,讨论业务处理系统和分析系统,两种系统匹配度。通常我们过去做系统的时候,都想先有业务系统,后有分析系统,一般都这样。事实上我个人的经验,这个其实不一定有那么严格的去选,后面我们还举一个例子。甚至在企业还没有大的业务系统的时候,就可以建立起分析系统。换句话说,过去讲先有ERP,有数据,然后才能做BI分析,实际上我们在其他里面也会看到,没有ERP,也一样能做的出来,让管理者能够得到支撑的东西。

所以规划的时候要统筹兼顾,既有把业务能够流畅的处理好的系统,也要去规划能支持和管理的系统。在所有系统确定以后,我们怎么去选择呢?这其实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选择的时候,包括比如说我有三套侯选。我会用一套标准去评估每一个软件的长短,最后得出来谁在哪地方长,谁在哪地方短,最后大家形成一个客观的,经过分析以后的结论。应用系统考虑完了以后,要为基础架构考虑,下面这张图实际上是一个基础架构考虑一个线索。我考虑什么呀?要考虑的很多,要考虑架构、要考虑数据、要考虑安全、要考虑灾难恢复、要考虑维护,在每一个方面,通常都应该考虑这些。这是一个对照表,我是拿这个对照表去比照这个企业去考虑,能够较快的、比较完整的得到结果。

在上IT系统之前,通常我们认为要理清业务系统。先梳理业务流程,再去各个系统,这个大家做ERP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有共识了。但是在做分析型系统的时候,很多人就不一定有这个共识。很多人,包括很多的IT公司去做业务调查。到用户那说我来做调研,您告诉我您要什么。结论就是领导说我很忙,找我秘书说,他们也不愿意多说,他会告诉你要什么。秘书就告诉你要什么,你就去做吧,做完了领导就满意。做完了这个系统,领导就不满意了,后面我们会分析为什么?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他的规格和业务领域不大一样,但是尽管如此,在上系统之前,要把管理这些关系梳理清楚,如果不梳理清楚的话,这系统肯定做不好。

这是一个真实例子,这是我一个朋友,当年到我那去参观。参观过觉得挺好,这是一张什么呢?这是一张战略地图,公司战略管理,回去以后也做了。做完了几年以后,见到我的面,当时到你那看挺好,回来推不动。我说那是什么样,能不能给我点东西看?他就把这个东西给我,他说你看,这就是我们搞的战略地图。大家看这像战略地图吗?这就是一团乱麻。

因为他整个没有按照这个领域里头的管理关系梳理方式去梳理出来,所以才把这东西搞复杂了。这样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他根本没有办法上系统,包括这件事本身他推起来都非常困难。这是刚才给大家举的例子,我说的那个例子,就是我们在上系统之前,可能最后我选材有一大堆系统都挺重要的,但是先上哪个?怎么上呢?上哪些用户?这里头牵扯到策略的东西。这个策略,我的建议是说,要紧扣管理者关心的问题。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可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企业都可能有不同的文化,也会有自己当前特殊的经营方面的问题,这都是不一样。同样规模的企业,同样业务的企业,在上同样一大堆软件的时候,可能各自选择的方式不同。这是每个老板、每个管理者都关心的问题,每个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那怎么去选择呢?很简单,紧扣管理者关心的问题。目前管理层的模式,他影响着我们企业水平提升、竞争力提升的矛盾是特别大的。围绕着这些东西,一定会得到管理者的关心和支持。如果脱离开这些东西,就有可能游离于管理者关心的问题之外了,游离企业的经营理念,那就可能得不到好的结果。

举个例子,有一个企业,他的领导非常希望能够洞察企业。所谓洞察,这也是一个基本问题,大概有二三十家企业老板,一年七八十亿,但是这个集团没有业务系统,没有ERP系统,只有一个财务预算,还有订单的一个库,某些个别单位开始有这种订单的库,后来就没了。这样就造成传统眼光看,这是个IT很差的单位,什么系统都没有,你还搞什么标准化。其实我们认为把管理者所关心的最迫切的问题,当成我们的问题来解决,想办法满足他是最合适的。最后做了一个东西,比如说他让领导者动态的看到企业的目标进展,所有重要目标的进展,所有当前企业存在的紧迫需要关心的问题,领导都能看到。然后所有的企业不变化,这对管理者来讲,已经很好了,动态的可以穿透整个业务的变化。他前端的数据员是什么呢?这就知道了,就是通过每个月收集各单位一大堆项目表,最后做出这个,他让管理者能够穿透性了解整个企业的动态,以及当前重点的问题,给管理者提供了非常有效去了解企业的一个工具。

这就是一个紧扣管理者关心问题的例子,尽管我们没有适时变化的ERP,但是我们也能紧扣你为他制定出一个洞察企业一个工具。这就是最后制定的规划,前面把所有要选择的东西选择好,选择的系统选择好,有一个功能选择好,然后把系统适用的策略选择好,然后把他分门别类的按时间排开,就产生这样一个整个项目的计划表。在不同的时间,要上不同的东西。把所有经过调研,或者是评估过的系统架起来,我们统计起来就形成了一个IT规划最后的结果。其实我们要提供给企业管理团队,他们需要的东西。刚才的行动计划和这个业务表,已经出来了。

第二个整个IT规划的过程中,大概经过不同的顺序,所以把刚才的过程归纳一下,还是回到刚才第一句话。IT规划是一个结合企业战略和技术,包括企业管理模式等等要素的一个推导过程。通过动员和组织相关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到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共同制定形成这样规划,这个规划就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我们大家共同一致的,取得各方面许可和支持的一个行动方案。没有这样一个过程,自己关在屋子里拍脑袋想出来的规划,是不能够获得管理层业务部门支持,他们不会得到有效的东西。

强调一下,刚才14点里面,其实重要的有七点,这七点第一条,就是要理解和贯彻企业的发展蓝图,一定要关心企业往哪去。第二个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管控模式。当我们是个集团企业的时候,我们要想跟下面是什么关系,当我们上面有集团的时候,我们要想集团对我们有什么要求,然后去规划出系统应用蓝图,描绘出系统的核心功能,选择目标系统,并且IT系统上来之前,就要有一个清晰流程管理。这七条是很重要的。我们讨论IT规划,这几点也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其他基础性的东西,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第二个信息如何更好的支持企业决策,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之前这个话题,我们曾经在很多场合下跟大家交流过。比较快速的过,我们已经花了不少时间了。首先我们要去分析一下,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决策,当前的问题是什么。什么叫做问题?我认为两个,第一个就是决策支持系统,与BN为代表的决策系统,现在失败率非常高,高到60%。做出来大部分系统都不满意,但是管理层对数据分析非常迫切,所以这种情况下,探索者前呼后拥,上去一批死一批,上去一批再死一批。

接下来绝大多数的BN项目沦为报表数据,而这个事,业绩迟迟拿不出让人心服口服的结论。其实要是早点搞,不会这样。矛盾在哪呢?我认为是IT系统出了问题,是IT自己在设计结构的时候,他规划的方法论不正确。这方法很简单,这是一个做EA的一个方法。研究过EA的人都知道,EA是研究企业如何规划信息系统这样一个东西,那所有的EA方法,在做业务的时候,都是用流程的方面。但是在管理、分析、决策的时候,流程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导致了这种方法,到分析应用里面,会出现大量的错误。

另外一个,我们搞IT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通常我们会发现,上的系统越多越塌。好多企业上了越来越多的系统的时候,一开始上的时候大家觉得很好,到后来你会发现,上的越多你问题越难以解决。我曾经碰到过很多的企业,甚至有一个企业,将近超过了200个系统,ERP只是其中一个系统,大家想想这个企业上了多少。在这样的规模下,这个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想要打通整个系统,极其困难。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将来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们刚才讨论的两点,我们认为解决问题,必须把我们的思路解决了。就是说我们要建立分析型系统,他不应该是一个数据展示,应该是一个发展问题就解决问题。在数据产业那个年代,通常我们是做我们数据展示。在关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你会发现需要改变。这是我们之前反复提到的,关于分析目前现有BI方面出问题的一个分析过程。也就是说大家可以说的都是一样,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不一样。再往上方法论,从CPI的方法,转变为PSI方法。

举一个例子,就是说银行贷款利率很重要,但是银行贷款利率不是我们第一个重要的。换句话说,这种方法只关注企业内部过去结果这种绩效方法有问题的,因为管理者要求知道,并不仅仅是CPI,他还需要知道别的,那这样的话,我必须有一种新的,能够全面覆盖管理者,关注所有问题的这样种方法,叫PSI。要得到PSI,就必须去研究管理者,研究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问题。同时我们应该在研究的过程,设法去总结主要体财政上系统对管理者架构出发。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所有的业绩提供的方法是什么呢?所有CPI我们都知道,做报表,做CPI对吧?做报表干吗?反映事实,CPS干什么?了解状态。但是刚才我们讲了,要让管理者准确的看到问题,光把CPI看到不够,必须用新的方法CPS。针对问题分析矛盾,光知道一堆指标还不行,还要知道最后的逻辑和思想。

然后找到对策,光知道思想不行,还得知道什么?得知道做好一件事情什么样,我才知道该怎么做。这些东西都是有阶段的。这样做就非常清楚的告诉我说,这是2011年我们在三亚开会的时候,提到的一种图。我认为根据这张图,我有几个结论。我说目前我们看到所有BI,都是假BI,他其实就是叫BA。没有制度,他只能告诉你事实,状态怎么样,他不能告诉你这件事怎么解决。如果你想让这系统帮你解决问题的话,一定是用这样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在我们提出来之前没有,所以我认为那个时候所有的BI都是假的,应该叫BA。你要真的去做BI的话,必须用这种方法。那这个图,其实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分析系统,要怎么去建立知识,帮助我们寻找出路。

按照这条思路,接下来就是我自己看的。很简单,我们要想做BI,必须先研究这些,我们去研究企业架构、去研究企业多少业务合作、管理合作,去研究某件事,研究单个企业、研究集团企业。去研究集团的最佳管控模式,集团公司应该怎么去管理各种各样的小融合呢?最后把所有的管理,想会聚起来,就形成了有思想一整套的管理逻辑和管理的思想的下表,你去分析企业,你要用什么工具,这个时候我们就有管理思想。

按照这样一种方面,这些年做了一些探索,在整个企业分析和BI决策这个领域里头,做出来了这一系列的东西。这其实我们产品的各种结合,包括经营状况的分析,战略管理、业务决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策划、研发、营销与生产服务、供应链项目、客户供应商产品、资产、质量、IT系统协同进行。这就把企业这种形态中,所有可以成为管理的问题,每一个领域分析。在做这些模块之前,我们基本上都要把每一个模块所对应的管理领域中,公认的最权威的、最好的管理方法是什么找到。那按照这样的方法,管这个领域的时候,管理者应该分析出来,然后把他总结出来。

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路走下去,大概还有可能比较好的解决支撑管理者的问题,每一个领域都有一套管理思想,每一个管理思想,都是业界公认的最好的管理思想,做有思想的BI。这一套东西,应用在企业的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时候,怎么确定方面和企业结合,这两年做了很多探索,形成了一套保障。

这张图也是最近这几年我提出一个东西,这个是什么?当我们企业中也了各种各样分析系统的时候,我们如何有机的把他串起来,形成一种,而不是今天建一个财务分析系统,每天建一个人力资源系统,最后把两个系统往那一放,两个系统数对不上,因为他不是在一起建的,不是品牌规划。整个企业中,有哪些领域可以被复杂,那些领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整个企业经营分析体系里边,由此可以导出企业中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

同时要去掌握的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BI分析状态,一定要和企业的管理状态相适应。换句话说,我们的管理人员要想让BI达到一定功能的话,他必须在管理上有一定的成熟度和他相匹配。我举一个例子,经常我们看到有很多红绿灯,但是不要忘了,要让这个系统亮红绿灯,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一定得告诉系统人员,你这个指标,当他指标达到多少的时候亮红灯,达到多少的时候亮绿灯,这个一定是把固定值给他。但是要给出这个值来,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就得提前做,你不做这个工作你给不出这个结论。所以BI其实是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上面这一行就是BI能做的事情。但是下面我们也总结整理过,BI你要想让他达到什么功能的时候,对应管理上你要做哪些这是有关系的。

刚才非常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如何比较好的支撑企业决策一些重要问题,逐个做一些展览。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还是挺麻烦的,不是说随便弄一张表在这老板就满意了,你弄的东西他满意不了,最后他对你就不满。他其实没想到,他也有该做的事情,共同按照某种规律,大家一起去做,可能这个BI才能让管理者满意。

第三个是新经济模式下,这个其实是个很大的话题。因为新经济模式本身就是个新话题,什么叫新?新经济模式下,最后我们怎么做才能实践,管理者进行支撑,今天时间关系,我举了个例子。先讨论一下什么是新经济模式?这是一个数据的报片,这是去年我在海尔做项目的时候,邀请我做一次BI的讲座,送我一本书。这本书专门介绍他们张总。从砸冰箱以来,所有思想言论,这本书他说对新经济的看法,这觉得说的挺好,我就照搬过了。蓝色的部分是我补充的,黑色的话是他说的。

什么是新经济呢?简单的说就是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出现以后,使得整个经济要素之间,发生了最大变化,就是连接方式出现了变化。企业之间连接很麻烦,现在有了互联网连接很容易,这个连接出现以后,他就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状态、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的是品牌的美誉度。网络使你无法自满,他使距离消亡到0,传统的延续性被打破,传统结构消亡,都得更新观念得益于自我创新。

我认为除了刚才张总说的之外,还应该有新的东西在里边。就是新经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影响是不一样的,B2C类型的企业影响很大,但是B2B类型的企业,明显比较小。所以不是说互联网一来,所有人都会影响很大。这是一张图我觉得很好,这张图是说什么?纵轴是说未来会被这种新经济颠覆和重构的程度,横轴是时间段。不同的气泡代表不同的行业,气泡越大,表示对颠覆的难度越大,气泡越小,表示这个业务越容易被互联网颠覆。

我们看到从1994年到2002年的阶段,首先被影响的就是媒体,接下来2003—2011年这个阶段电器、金融、医疗、教育开始受到了影响。那么2012年以后,制造业、交通、能源这些开始受到影响,但是他们的体量越来越大,表明互联网对他影响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各省不同的行业下,在新经济的影响下,又催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新的商业模式。那么我们刚才说了,互联网最重要的特点是连接,这种连接还没有动摇原来已经紧密连接的企业内部融合,但是他打破了企业和外部的融合。我们知道企业外部实际上沟通很顺畅,交流很密切,连接很强。但是企业跟外界的连接不那么强,所以互联网首先打破的是企业跟外界之间的联系。在B2C领域里头,刚才我们说他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就出现了一系列以连接方式展开业务形态的变化,像O2O、C2M、B2B、C2C等等,这些都是在这个领域出现了。那么在B2B这个领域,尤其是传统制造业领域,连接同时也在向以往连接比较薄弱的环节渗透。那么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工业思维和工业互联网等等新的概念模式。

跟大家关系比较大的的可能是工业,我就把我的研究结果,做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工业互联网是什么东西呢?我认为就是传统的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新的要素,然后把他重新组织起来,形成的东西。那这些新加入的要素,对于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思维来说是什么东西呢?工业4.0里头,加入的新要素,我认为只有两个,一个叫供应商协作,一个叫信息物流融合系统。就是传统的信息化基础上,加入这两个,进入重新组成架构,并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工业4.0这个概念,其实他不是一个完全新的东西。

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呢?工业4.0是德国提出来,工业互联网是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人提出这个东西,他加入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两个,一个是用户社区,一个叫在线MRO,这个他跟德国不太一样,这些新东西加进去,他起了个名字这个东西叫工业互联网。但是这两者共性是什么呢?共性都是要发挥(41:41),他就是比较典型的。大规模定植定制,就是用户直接向工厂发定单,工厂就是根据我这东西,满足我这需要,这是一个。而让整个系统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呢?焕发出生命力的就是智能科技创新系统。如果整个系统中,没有智能科技,他就是一堆废铁。他相互之间的交互,没有智能协调起来,他就够不成工业4.0工业互联网。

互联网跟新经济,由连接入手对经济发生了影响。他最重要的是赋予了用户个人和小组更大的力量。互联网眼花缭乱了,他说到底就是这样。他赋予了用户和小组更大的力量,这样的话就迫使企业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那这个挑战在哪呢?众多挑战里头有一个。比如说赋予用户更大的力量,等于说企业在跟用户互动的过程中,你就要更好的满足客户要求,你就必须紧跟,为此你就必须更快的创新,为此你就必须更有效的使用资源,那要求你更精确的面对问题,更敏锐的感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此你必须要有更快的动态调整有一个变化。更深层面来讲,你要平衡组织需求,你要发展客户群,这是一个逻辑的概念。用户需求更大,他的力量变大,迫使企业跟他,导致了企业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给管理者带来的挑战。

本期嘉宾
栏目介绍

聚焦最前沿的经济和信息化热点,以直观的方式,多视角、全方位解析IT、互联网、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技术变革以及行业趋势。

相关文章 INTERNET&IT

往期回顾

幕后制作 INTERNET&IT

主题编辑:程艳玲
页面制作:任爱华
摄影摄像:会务
分享按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