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互联网化 > 正文
王爱民: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数字化实现的基本特征—融合
来源:智能制造随笔  作者:王爱民 2020-11-10 15:03:00
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融合。所谓融合,就是说之前相分离的两个部分以上的领域或环节,将在新技术条件的推动下,进去到融合状态。

文接上回。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数字化业务管控系统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融合。所谓融合,就是说之前相分离的两个部分以上的领域或环节,将在新技术条件的推动下,进去到融合状态。

(1)管理与工艺的融合,从分离或协调的管控到一体集成化的管控,其背后的核心其实是真正的工业互联的本意。

如果了解一些西门子的成都工厂和阿里的犀牛工厂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制造运行管控方面具有一体化集成的执行特点,比如西门子成都工厂在环形轨道关联各个工位的运行中,会实现工位计划与轨道道岔的集成联动(这种方式方式也可以通过边缘控制的方式来实现),但无疑为管理计划和硬件执行两个维度方面,具有有机的协调关系。另外,阿里的犀牛工厂,就实现服装工业领域中的吊挂系统的精准APS控制,实现了几乎追求大规模定制的一种集成管控。这种方式其实提现了一种软件定义制造的味道,当然这种方式实现的基础是软软、软硬、硬硬之间的互联。

同样的,对于传统的MES来说,一般来说还是偏管理的,但从制造执行的本意来说,其中包括工艺方面的执行则也是具有天然的本意的。对应于订单中的核心工艺环节及其所执行的资源,建立综合硬件互联基础上的数据采集、以数字孪生体形式提现的工艺分析与推理决策、基于硬件互联基础上的精准控制或干预性执行等。也许这才是工业互联网的应有之义,其实一直就是这么做的或者说应该这么做的,只是随着需求趋势的显性化而逐步清晰了而已。这个本质上来说也是融合。用以大规模定制的MES更应该强调融合,才能实现软件规划、硬件执行、软硬协同管控的快速响应。

(2)多业务集成与关联的在机与在线,传统的那种抛过墙式的做法肯定是要被唾弃的,不得已而采用的过渡性并行工程并不足够,一体化集成与关联融合将是必须。其背后的核心本意其实也是工业关联。

甚至从一般意义角度而言,管理与工艺也只是业务的一个区分角度而已。只是这里更多的是业务及其软件承载或运行系统之间的互联与互操作。

大规模定制下,将呈现极端的批量为1的运行局面,但即使批量为1,正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经历的工艺流程以及涉及的部门协作却是一个也不会少的。这种极端复杂的局面,必然对业务的关联集成将提出极高的要求,甚至是一种数据驱动层面上的面向业务协同的APS才能够实现,而目前这方面事实上是极端缺乏的,大多也就是随波逐流的自然而然发生,这应该是APS后续发展的一个潜在价值洼地或高端趋势(硬件资源的排产只是其中的一段而已)。

但是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计划并不会言出法随,还是要靠部门或人员来执行。而在大规模定制的语境下,这种处理的高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上下文辅助性质的数据或事态抓取与分析,乃至人工智能的方面的辅助分析,也是需要着重发展的。

其实,虽然目前面向或朝向大规模定制的阿里犀牛工厂在技术或硬件控制方面向登峰造极方向发展,但基于目前的资料所了解的基础,一是,并非没有可以破解他们意欲一统江湖野心的路子,比如《天道》的那种模式应该可以有些参考,二是在管理方面做文章,普通德国追求的自动化加柔性的方式进行破局。

不过阿里估计也就搞这么一个示范,他们的真正想要实现的基于纵向集成的价值集成,并且是那种可操作的集成,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宋含怡
关键字:     王爱民  信息化  智能化  大数据  数字化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