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互联网化 > 正文
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拐点:始于“智能”强于“互联”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佚名 2020-12-03 09:55:01
工业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11月28日,在青岛举行的万物智能 互联共生智能制造交互峰会上,海尔中央空调联合中国信通院、中国家电院、...

工业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11月28日,在青岛举行的“万物智能 互联共生”智能制造交互峰会上,海尔中央空调联合中国信通院、中国家电院、华为、中国移动等发布全球首个物联网中央空调应用标准,引发行业关注。

一方面,在“新基建”红利下,以智能化为目标、物联网为基本特征的第四代工业革命,相比前几次变革更复杂,影响更深远。而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存在感不高的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当下仍处在行业发展初期,找对方向和模式、制定各行业的发展标准,仍是当下行业发展的关键。

从工厂思维到生态思维,工业互联网始于“智能”强于“互联”

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伙伴战略”,还是中国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全球各国目前都在探索工业互联网的最优解。不管路径如何,其中一个关键是,工厂以什么角色在工业互联网大潮中完成重塑,相关标准正在逐渐出台。

今年10月份,国家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制造评估领域标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将智能制造水平分为五级。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拿下了“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级”认证,这是国内智能制造的最高等级,也是中央空调行业首个拿下该奖的企业。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以工业4.0为标准对企业进行评估的还有“灯塔工厂”、“德国工业4.0奖”等奖项,旨在为发展初期的企业树立标杆,海尔同样是这两项大奖的获得者。

频频获奖背后,是海尔模式在全球被认可的一个缩影。背后原因,除了海尔互联工厂的智能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其生态互联能力。按照海尔中央空调制造总监赵立国的说法,海尔的互联工厂并非是简单的自动化,其特色在于跟用户实现了互联,搭建了离用户更近的生态。工厂将不再只是“制造者”,而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和“连接者”。

以“联网器”为例,从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下线的每台机器,都是一个网器,只要用户允许,都能连到云平台上。中央空调出厂测试和项目运行中的数千项数据都能连入到海尔物联云平台数据库中,为平台优化用户体验,如故障预警、提前干预等。

从产品为王到体验制胜,工业互联网超级平台未来将往哪走?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制造能否“弯道超车”,不仅取决于中国制造工厂的转型,还取决于中国工业互联网超级平台的赋能。而这场巨大变革,对国内众多制造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首先,行业模式发生巨大变革,正在由生产决定消费,转向消费决定制造制造业从拼产品变成拼体验。能否洞察用户需求、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需求变得关键。

海尔提出的“联全流程”,就是其中代表。即让用户全程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生产中来,产品成了工厂与用户共创的成果,既满足了用户个性需求,也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不只取决于对行业内的上下游进行整合带来的效率提升,还在于能否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生态体系,持续对外进行技术、标准、模式等赋能。

比如海尔在中央空调领域应用的磁悬浮技术,已成为行业一个新品类。此次发布的全球首个物联网中央空调应用标准,也将助推行业的加速发展。

最后,从全球来看,当下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程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数字化程度高低不平、关键技术的卡脖子,仍是制约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难题。

不过,由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全的工业产业链、发达的消费互联网基础、人口优势和消费互联网积累的海量大数据,这些都为中国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支撑。

可见,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扬长避短,以类似海尔这种“互联共生”的生态模式,从用户体验出发,从大规模制造进化到大规模定制,并形成可复制的跨行业、跨领域和跨场景的生态吸引力,将成为国内企业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主流。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宋含怡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