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发展的大幕正在拉开。
10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十三五”工业通信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称,在信息通信新技术、新业态的带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5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6.2%,对GDP的贡献率为67.7%。与此同时,生活服务业在其中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占服务总消费额的比重已超过30%,中国经济第一大产业非其莫属。
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数字消费能力正在大幅提升。2020年的前4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的情况下,逆势增长8.6%,使得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4.1%。越来越多生活服务业的经营者正在通过控制成本、数字化营销等方式寻找出路,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可以说,疫情正在重塑中国的生活服务业。
虽然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空间巨大,但痛点难点仍然比较突出。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
第六届中国生活服务业大会的主持人,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在接受了《粤商天下》的专访后,提出了以下四点生活服务业面临的难题:
首先,疫情对服务业造成了较大冲击,部分线下服务企业经营面临着困境。旅游、娱乐、餐饮、沐浴等行业困难比较明显。困难在于资金紧张,员工难招,客源恢复比较慢。
其次,传统生活服务业是轻资产模式,属于资信风险比较高的行业,融资难。传统服务业企业的轻资产结构,造成资信记录比较少。按照通常情况下抵押贷款方式来需求资金支持的话,企业没有可抵扣的不动产等质押品,融资困难。加之生活服务业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因此,扩大生产规模,难度比较大,继而影响了发展速度。
第三,生活服务企业配套基础设施有待优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着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可持续以及深度发展。
第四,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不平衡,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企业间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影响了生活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生活服务行业能发展的方向有很多,但一定要将“数字化”作为王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服务业线下场景线上化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比如,外卖下单、直播购物、速达快递等行业风生水起的背后,都依靠着中国较为完备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
张丽君副会长认为,生活服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品牌化”、“O2O2O”以及“便利化”。
首先,生活服务领域,需要建立服务品牌。中国过去几十年,产品行业的品牌得到重视,但服务业品牌却是比较少的。服务业的特殊性,使得客户对线下的忠诚度要大大高于线上,更加依赖于线下体验。未来,服务业品牌将生活服务领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而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将大大提升品牌建立的效率。
其次,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重要的趋势。这是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扩大销售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已然成为全行业的共识。目前,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程度的提高,这一趋势也有望持续深化,将对生活服务行业转型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数字化生活服务不仅能保障日常的衣食住行,而且其强大发展韧性,也是支撑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消费的需求更加多样,生活服务业越来越呈现出便利化的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新业态,都是围绕“便利化”服务,可以说,传统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少不了从便利化的领域发展。
当前,我国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仍不够充分,数字化人才短缺,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如何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插上翅膀”,成了当前行业的重中之重。
张丽君副会长在谈及生活服务业发展时,还提出了一个关键词“限塑”。随着生活服务业的不断布局,塑料污染现象凸显出来,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成为重点。
她指出:塑料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种物美价廉用途广泛的原材料,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是塑料无限制的滥用和缺少回收机制以及再循环利用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欠缺的,暴露出塑料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缺点。为建设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为实现五位一体的发展总体布局,从现在起,我们要提高全民限塑意识,减少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同时研究建立塑料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机制、社会环境和消费方式。放眼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了这一严峻问题,已经发布相关发令限制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餐饮的生产、销售、使用。
张丽君副会长认为,生活服务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自觉树立环保意识,为消费者提供环保材质的塑料代替品、加快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做到分类回收以及加工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向环保型企业转型。
疫情凸显了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当“互联网+”大数据赋能生活服务业,是机遇也是动力。上至有关部门、下至行业各方应加速拥抱互联网,树立环保意识,进而推动服务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迸发出服务业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