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发布 > 正文
企业勿把对信息部门的降本增效搞成“降本增笑”
来源:湘江数评 作者:杨洋 2023-12-04 08:54:19
各大企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所谓的“降本增效”模式,其实做法很简单直接,就是我们最熟知的人员优化,以“价值”为中心来关闭一些无利润产出的公司、部门,优化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岗位,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也是某些企业前期盲目市场扩张、无序人力资源增长酿的苦果。

当前年关将至,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各大企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所谓的“降本增效”模式,其实做法很简单直接,就是我们最熟知的人员优化,以“价值”为中心来关闭一些无利润产出的公司、部门,优化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岗位,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也是某些企业前期盲目市场扩张、无序人力资源增长酿的苦果,人员优化看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但如果优化不当,也有可能面临着种种的危机,甚至在后期由于技术问题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某些特定的技术岗,所以企业在数字化人员的优化措施方面,一定要在前期认真、多维度评估。

为什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慎重考虑优化信息部门的人员?

第一,岗位的专业性:

当前大部分的传统企业领导缺乏对数字化的深度认知,认为做数字化就是买软件、修电脑,所以对信息部门的工作认知也是仅仅限于浅层的认知,比如对于重要的数字化系统而言,大部分企业领导认为只要有软件公司即可,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岂不知整个系统从调研到应用有如下诸多专业环节:市场调研、功能演示、合同签订、需求调研、软件部署与调试、培训、试运行、上线、运维、二次开发、接口开发等,每一个环节的专业能力不足皆为坑,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业务部门主导的数字化项目建设花了高成本却都失败了的原因,所以当有企业领导提出信息部门可有可无、服务靠第三方的时候就应立即纠正其错误的想法,毕竟术业有专攻。

一般说来企业信息部门的岗位大致分为两个方面:IT运维、软件开发;对于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而言只有IT运维团队的居多,考虑到养开发团队的成本,都选择采购第三方的标准软件,但部分头部企业需求多样化,不差钱,有自己的软件开发团队甚至是内部科技公司,来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设赋能。一般说来,IT运维团队相比软件开发团队人力成本低,岗位能力复合度高,在部分公司里一个系统管理员可以同时负责几个系统的运维,IT人员也可同时负责电脑维护、网络维护等工作,但如果要普通的IT设备维护人员来同时兼负系统维护的职责,可能就非常吃力,因为系统运维对行业知识、业务知识、沟通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同时企业也不要认为IT维护很低端,任何人都可以做,比如网络架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企业网络的稳定性,而这一切网络工程师将发挥重大的作用,而在部分领导眼里认为其就是一个网管,可有可无,一旦出现故障,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任何信息岗的设置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与价值。

而软件开发团队的岗位细分就更加体现了专业性,比如一个标准的软件开发团队岗位设置有如下: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UI设计师,规模更大、技术要求更高的团队还有更多细分的岗位,所以岗位的细分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开发团队的用人成本,而在大部分传统企业内,虽然企业有了软件开发团队,但各种因素又造成其开发的系统开发周期长、落地难、应用难,最后就是部门的价值体现难,到了年底在高成本的压力下软件开发部门成为了首先被优化的对象。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软件开发的专业度高、岗位细分多,人员的优化将直接影响软件开发的效率甚至是正常的项目开发。

所以当企业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影响工作正常开展,HR部门被内部嘲笑时,不要为当时的降本增效寻找借口。

第二,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对于企业而言是最核心的资产,如果需要对信息部门进行优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数据的安全性,核心的服务器密码、数据库密码、各种安全设备及平台的管理账号密码、各系统的管理员账号密码等等,如果在人员优化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现象,那么这些将是安全隐患;或者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某个环节有疏漏,也将对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同时如果优化软件开发人员,需要考虑的就是代码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该岗位优化后会对今后的开发工作产生何种影响,因此这些专业性的问题需提前做准备及认真的评估,要知道删库跑路的事情在网络新闻里也屡见不鲜。

很多企业领导也会考虑让第三方代为运维系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数据大门已经向外打开,是否外泄数据那只是对方职业道德及人品的问题,因此如果企业考虑外包系统的运维服务,就不要再谈什么数据安全。同时在数据及网络安全投入方面也是大部分传统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在网络病毒日趋严重的当前,缺乏必要的投入也就导致企业数据及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弱,或基本无防护,服务器处于裸奔状态,同时又缺乏数据异地备份措施,一但被入侵,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一旦发生数据外泄的事件被行业当成了笑谈,就不要为当时的降本增效而后悔。

第三,服务的及时性: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部门的运维工作内容不饱和,服务完全可以让第三方来承担,这样可以用极低的外包成本来取代信息部门固定的人员开支,除了数据的安全性之外企业还需要考虑的就是服务的及时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系统运维,厂家面对的是一个区域或者是全国的用户,售后的维护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企业没有专业的系统运维人员,可能新增一个账号或者授权都要在厂家售后那里排队,至于响应的速度,全凭脸熟,最关键的是在厂家买了多少产品付出了多少投入。而不幸的是,部分传统企业将系统的售后费用也列入了降本增效的范围,这也直接导致了售后无着落。

所以当企业优化掉运维人员全部将服务外包的时候不要因对方服务不及时、服务质量不可控而苦笑,不切实际的降本增效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第四,服务的成本:

为什么优化信息部门,企业HR部门给的理由是成本过高,对于数字化而言除了显性的这些人力成本,还有很多隐性的成本企业领导是看不清、读不透的,例如让业务部门去自行引进系统,在缺乏信息部门协助的情况下,在合同内容方面一个字眼的变动就会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比如在系统用户上,并发用户与系统用户的区别;在接口提供方面本可免费的公共接口未在合同注明,以后需要额外支出;在二次开发人天的价格方面如对行情不了解,那么也意味着付出更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都是显性;如系统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而实施烂尾,那么这种损失比养几个信息部门员工更大,更可怕的是后期的重复建设,累计起来的成本更可怕。

所以这种由于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部门人员而造成的数字化成本额外支出,只能让软件公司偷偷去乐,成为行业笑话,降了信息部门的本,却没有提任何工作的效,是不是笑话?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在数字化方面的降本增效企业要慎重考虑,不要因一时的人力成本压力去优化关键的技术岗,也不要为了节省成本取消必要的安全防护投入,勿将前期的降本增效变成后期的各种笑话;也并不是说信息部门一个都不能优化,但必须根据企业情况在前期做好各种评估及平稳交接,同时信息部门也要考虑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不能总是在企业“降本增效”政策下首当其冲。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乔帅臣
活动 直播间|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