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础设施,是产业红利和政策底蕴。
互联网的下半场,打的是阵地战。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是一场遭遇战,大家比的是谁的反应更快,那么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一场阵地战,总体战,全面战。
要拼的,是资本,是贸易,是政策,更是核心人才。
没有充足的资金,大笔的投资来源,互联网企业怎么烧钱。
没有快节奏的金融效率,根本不要谈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也是互联网,需要有互联网的速度。
说到烧钱,上交所的科创板微微一笑;
说到金融结算速度,上海一直是全国金融中心。
产业互联网还需要依托发达的贸易基础,贸易的一半是物流,尤其是需要深水港,产品和原料可以在国内外频繁进出口。
作为中国海岸线的中线和长江的入海口,上海是长三角工业集群的贸易中转之地,从上海本地的港口,到江苏昆山和南通,都可以算作上海贸易的辐射之地。
尤其是在南通新机场落地、北沿江高铁规划建设后,未来长三角城市群的贸易会更加便利。
再捋一下政策,上海对互联网的政策扶持是给便利,给实惠,但是不玩微操,交给专业的人自己去发展。
2016年,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意图通过推动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此时上海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与产业结合的重要性。
2017年,上海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上海制造”的重要战略,出台“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三年行动计划》。
这是“工业互联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初次亮相,这也是上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
2018年,上海发布《上海市工业互联网 工程实施方案》,同年,有超过60家上海工业互联网企业获工信部认可,11个项目获工信部专项支持,占全国12%。
全国的工业互联网菁英,正在往上海富集。
2020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12个发展重点,从互联网金融到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再到在线医疗和在线教育,无所不包。
互联网从未在政策层面上,与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结合得如此紧密。
同年,中国工博会首设CIIF信息技术奖。
该奖的目的,是表彰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前沿技术和产品。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亲自为获奖的京东工业品、中移信息通信科技、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阿里巴巴等8家企业颁奖。
这些获奖企业来自北京、青岛、杭州,但能够认证它们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地位的,是上海。
在这个领域,上海已经证明了自己独一档的地位。
最后就是人才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需要大量的核心人才,而上海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是空前的。
一方面,上海自身具有华东地区超过一半的大学,本地人才造血能力不弱,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前三的人口洼地城市,还在不断吸纳全国各地的核心人才。
尤其是今年上海户口放开正式实施,这就是在出全力抢高端人才,尤其是互联网科技的核心人才,上海肯定不会把他们放走。
一个城市需要自产人才,但不需要做到人才供应完全自给自足。
它只要用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更优质的工作机会和更实惠的政策,甚至是更快的网速、更大的带宽,把人才抢过来,并且留得住,那就可以了。
把资本、贸易、政策、人才这些方面做好,就像一个地方有了土壤阳光和水,种子落下,大树就会自然而然长出来。
而且以上海优秀的产业基础、贸易基础、人才基础和消费基础,腾飞其实早就开始了。
无数大树正在无声中生发。
最终,它们会自己长成一片森林。
5
过去很多人先入为主,觉得上海是互联网荒漠,然后对荒漠的成因进行各种骚分析。
有人说上海没有互联网因子,有人说上海的城市文化太保守,天然诞生不了优质的互联网企业。
但这里面都有一个误区,所谓的上海互联网落后,其实是一个伪概念。
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1——10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显示,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前五名的省和直辖市分别是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
支付宝、盒马、饿了么、哔哩哔哩、小红书、携程,这些都是在上海起步,发展,壮大的“本土企业”。
而如果把在上海有分支机构和业务的互联网企业都算上,这个名单会拉得非常长,包括各路跨国企业和国内大厂。
Google,微软,IBM,特斯拉,思科,英特尔,AMD,EMC,SAP,PayPal,eBay,英伟达,这些外企都在上海有分支机构。
阿里的大文娱,蚂蚁的国际化业务,阿里平头哥、网易的暴雪合作部,也都放在了上海。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无论这些大厂来自哪个城市,都不会忘记布局上海。
就凭上海发达的消费市场、优秀的基础设施、宽松的政策、独特的城市特点跟魅力,就是各路互联网诸侯的兵家必争之地。
没有哪家互联网大厂会忽视上海。
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有野心的公司,可以忽视上海。
清华大学有个博士袁晓辉对全国城市的互联网公司分布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口径是该城市获得的互联网行业投资金额。
从1999年到2015年的时间里,拿到投资笔数最多的城市是北京,这毫不意外,毕竟中关村外号是中国硅谷,但是拿到投资笔数第二名的城市,其实是上海。
在投资金额上,第一名是北京,第二名仍然是上海。
没有任何数据可以证明上海互联网落后,大家所谓的掉队,只是声量问题。
但是在外界的感知里,提到上海,想得起来金融,想得起来贸易,就是想不起来互联网,这也是事实。
这就非常诡异,明明在全国互联网城市中稳居前三,上海互联网为什么一直不显山不露水?
原因很多。
工信部评选了几年中国互联网百强,上海企业入选的比例大多在1/5,在数量上仅次于北京,看起来非常强悍。
但在百强前十的互联网巨头中,上海企业寥寥。缺乏一个体量上的巨无霸企业,是上海互联网声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虽无一超,但有多强。
上海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是百花齐放式的,分布在各领域,服务于各行各业。
没有一个具有统治力的企业,固然在外界认知中缺乏了一个鲜明的标杆,但是也意味着大量中小型企业可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
最典型的就是,上海是一个容得下小而美的公司的地方,比如即刻,莉莉丝游戏,米哈游,LeetCode。
还有一点就是,上海的另外两个传统特色,金融与贸易,实在是过于出彩。
以至于在外界认知中,提到上海就是金融中心,就是贸易中心,这也掩盖了上海互联网界的发展情况。
上海互联网不是不强,而是之前其他的优势过强。
6
事实就是,上海互联网从来不是荒漠,也从来不曾落后。
声量小,无非是在消费互联网的声浪里没有掺一手,加上缺了一个招牌式的顶级企业,所以相对于上海的另外两个标签而言,显得没有那么突出罢了。
但是在互联网下半场的竞争中,上海互联网正在借助以上优势,补齐最后一块短板,成为与金融和贸易并立的第三大产业。
今年的外滩大会只是开始,未来的外滩大会,将会成为全球前沿金融科技产品的交流、展示平台。
在外滩大会,我其实发现一个事情,金融科技里面有复杂的、高端的、To B的技术和业务,但同样有大量可以普惠到普通人的技术,有时候甚至是解决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
比如网商银行的无接触贷款,极大的节约了审批时间和人工成本,把个人创业者和小微商户、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压缩到最低。
蚂蚁理赔大脑,把保险理赔的审批搬到了线上。
家庭银行,对着智能音箱说话,就能完成转账操作。
这些东西的技术复杂度不一定很高,但是能注意到普通人需要什么、愿意去提供这样的服务,这很难得。
产业互联网的兴起,加倍弥补了上海在消费互联网浪潮中错过的发声机会。
而Alipay Lab,又可以为普通人提供体验未来互联网科技的平台。
广告10倍加速,200%爆率,刀刀烈火,刀刀光柱,3分钟挂出20W元宝!
比如体感互动游戏。
随着Alipay Lab对各种内外部创新产品的孵化,在未来,上海互联网还会有更多机会崭露头角,也会有更多普惠普通人的科技成果。
而资本、贸易、政策、人才各方面的全面优势,又让上海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一路平坦。
很多时候竞争这件事情,不是看谁先冲出起点,而是看谁先到达终点。
上海,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