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耿启亮: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阶段了!
来源:  : 2010-07-02 13:13:11
谈及中国信息化行业在新世纪十年的发展变化,有着丰富培训经验的万户网络副总经理耿启亮日前对ENI经济和信息化网表示:“现在已经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阶段了,协同软件适应的就是这个发展趋势。”

谈及中国信息化行业在新世纪十年的发展变化,有着丰富培训经验的万户网络副总经理耿启亮日前对ENI经济和信息化网表示:现在已经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阶段了,协同软件适应的就是这个发展趋势。

//m.teamipecs.com/www/Enicn/2010/article_0702/\

万户网络副总经理耿启亮

  历史演进:信息化的管理价值愈发凸显

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的热度正在中国兴起,中国本土的财务软件厂商刚刚集体向ERP系统转型,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国内外厂商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信息化的发展跟环境有很大关系。耿启亮说,一开始只是一个软件工具而已,会计电算化就是解决部门级的应用,海外ERP的慢慢渗透在培育了第一批国内企业用户之后,也教育了国内的厂商必须向集成的ERP系统转型的思路。耿启亮说,后来陆续出现的CRM、SCM等,更加上邮件、即时通讯等不同软件的应用,让信息化的手段更加丰富全面。协同的概念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耿启亮总结道,集成并不够,还需要协同,最好是实时协同。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和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势有关,就像财务软件当时对应的就是会计电算化的背景,ERP是企业对资源整合的需要,现在的形势则是对人的关注。要让我们实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是有条件的,不仅如此,对人才的管理也需要管理工具。协同软件的出发点就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把人管好就是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协同软件发展的势头。

耿启亮认为,这个势头的产生还和培训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培训事业的发展也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

在财务软件阶段,信息化是个什么概念还不清楚。信息化体现出来的管理有价值是从ERP概念的炒作起来的。耿启亮说,这和当时企业对管理上的需求相契合。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ERP炒得响才把管理价值炒起来的,而是企业对管理有要求,对业务、资源的管控有需求。耿启亮回忆说,中国管理软件的发展和培训业务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一开始就是西方管理的书和培训很火,但最近就搞不动了。现在已经不是如何管理资源、物料的问题,现在已经是如何管理人的问题。耿启亮说,2000的时候,大家都推行海尔的‘日清日毕’的管理模式,海尔的成功并没有在别的企业上成功复制。为什么海尔的管理我们拿过来搞不定?那就是和人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

企业从对资源、流程的管理慢慢过渡到对事情、人的管理上。在这种环境下,清华北大的国学管理等诸如如何和人打交道的培训课程开始红火起来。在软件方面也慢慢就分裂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ERP为代表的管理资源方面的软件;另一个就是协同软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但协同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出现了。在资源管理方面,协同不如ERP。同时,ERP软件也慢慢从资源转到人的管理上。

现实挑战:确保管理制度落地

协同软件没有形成一个行业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这类系统带来哪些管理价值有很大的关系。

我一直比较困惑和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协同如何承载管理人的这个大问题,协同软件如何做到类似ERP软件的地位、价值和作用的?从两个角度分析:协同的普及面现在还没有ERP的普及面广,中国企业对协同的认知还没有那么广,那么熟悉;第二,协同的应用价值本身还没有达到应有的价值,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还没有把协同软件应用到位。可能企业对这个软件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厂商对企业的影响力也还不够。耿启亮认为,要进行培训、学习,这个潜力很大。其实大家对协同的概念还不清晰,也不一致。通常以表单加流程为主,再发展出去就是项目管理、企业文化这样大的平台了。

耿启亮认为,协同软件的发展阶段,可以说从当初的通讯工具,现在的制度管控落地阶段,再后来就是文化认同阶段了。这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在客户应用上基本上反映除了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小企业靠老板(即时通讯),中企业靠制度(协同软件),大企业靠文化(明天)。

为什么说协同软件对制度落地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帮助?耿启亮认为,首先是在制度制定和培训上,企业管理者在这方面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其次,协同软件到作为一个管理工具,从功能到设计上也已经比较成熟了;第三,制度落地的核心原理就是用流程+表单的形式,将企业的制度,在虚拟环境下固化下来,再去推行,这是每个厂商的核心、基础的东西。这里就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选择标准化的软件?还是项目化的软件。如果说企业的需求有80%是通用的需求,标准化的产品要比项目化的产品要好一些,风险更低、成本也更低。纯平台化项目化的软件在推广的易用性和成本上还是有缺憾的,培训实施方面有困难;但对一些大中型企业的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产生更多个性化的需求。面对这些需求,标准化的产品就无能为力,项目化的产品就有优势了。因此,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中小企业会选择标准化产品,而大企业会选择项目化的。

万户的平台化正好是将标准化和项目化的优点综合起来了,而且这个度还掌握得比较好。耿启亮谈到选择加盟万户的原因时称,我会从培训开始来讲管理落地、制度落地,这一块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业务。万户的软件设计吸引了我,也比较容易使用,能较快地体现出效果。耿启亮说,万户在某种程度上会主打制度落地,就在这一点上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协同软件的其它部分也会随之显现出来,因为从管理本身而言,制度落地就是企业执行力最坚实最基础的一个引擎,一个动力之源。

未来憧憬:协同能否承载企业的另一只手?

耿启亮说的另一只手其实就是组织行为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都强业务管理,而弱行为管理,导致管理的残疾式发展现状。现状许多企业开始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组织行为管理很重要的内容。在组织行为管理中,给执行力提供了两个引擎:其一,制度落地是物质引擎;其二,企业文化建设是精神引擎。协同软件恰恰就是支撑组织行为管理的有效工具。就现在的协同软件来看,支撑制度落地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否能完美的支撑起企业文化建设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企业的需求其实是非常明确和迫切的。首先从管理现状而言,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企业文化如何落地,到现在还没有一套公认可行的方式;其次,协同软件能否真正承担起文化落地的工具?耿启亮觉得挑战还是很大的,他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搭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入手,不管是发公文、公告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这一块万户已经到位了,因为万户网络本身就是从做网站、门户平台开始的。问题是:仅仅有这个平台是不够的。有了信息的通道以后,企业文化到底怎么做?需要哪些内容?是否可以像制度落地一样由协同软件来承载?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清晰的定义,也会导致协同软件无法实施,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尽管万户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而且取得了诸如伊利、美特斯邦威、中联重工、国家图书馆等等众多企业的认可和信任,已经成为这个方面的绝对领跑者,但要做到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一个理想境界,还需要一个最后冲刺的过程。

编辑:phpcms
关键词: ERP软件  CRM  信息化  协同软件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