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金融服务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在9月24日—9月26日举行的金融科技大会“外滩大会”上,不少银行展示了科技赋能金融服务的成果。
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普惠金融
近年来,普惠金融受到各方重视。发展普惠金融,能促进金融资源公平有效配置,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就在外滩大会上表示:“过去的金融让20%的人获得服务,而新金融是让剩下的80%,也就是更多普通人和小微企业能享受到和银行行长一样的金融服务。”而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让金融服务也在迅速进行数字化变革,各种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正逐步落地。有报告指出,各类金融科技底层技术正加快融合,未来会诞生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模式。
在转型的风口,有专业人士表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是银行业,银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关系到国家数字普惠金融的整体能力。当然,不同的银行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因此需要探索形成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多种可循路径。
而今年疫情下的社交隔离也加快了银行业数字化的发展。疫情期间,人们更倾向于非接触式的服务,这推动银行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服务客户线上的能力。以上海银行为例,线上渠道增长弥补了疫情期间线下业务量萎缩,今年上半年线上个人客户较年初增加18%,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142%,互联网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56%,通过线上供应链带动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了184%。
银行业抓紧数字化升级
如今,各金融机构都在加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银行业也不甘示弱,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记者在外滩大会的创新展区上了解到,不少银行都展示了先进的数字金融产品。
上海银行的展厅以“智慧经营专业服务”为主题,展示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成果。比如获得IDC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大奖的云网点项目就大大解放了网点的生产力,一台小型云网点设备可以实现客户与柜员的远程交流,进行非接触式办理柜面业务。还有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个性化理财、电子亮证等服务都通过先进技术方便了客户的生活。
在浦发银行展区最亮眼的便是“数字人空间站”,数字员工小浦依托于人工智能、智能感知、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具备类人化的交互能力和专业的金融知识,为用户提供实时对话和手势交互服务。小浦不仅能根据你的需求提供对应的理财规划还能在网点和你进行相关业务交流。而浦惠座舱项目则是突破传统的网点局限,坐在便于移动的座舱里就可和柜员进行远程交流,不仅实现了非接触,也让网点可以精量化布局。
南京银行展区也展示了多项金融科技应用成果,目前,南京银行的APP你好银行为广大个人客户打造了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平合融合人脸识别、大数据等科技技术,为客户提供在线电子账户开立、理财基金购买、信用贷款办理以及在线消费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而渣打中国通过与蚂蚁集团合作,为贷款业务实现了端到端的直达处理,可随时完成实时审批与提款流程,并突破原有物理网点的限制。
未来银行服务将无微不至
数字金融时代的到来重塑了银行业的竞争态势,未来银行的金融服务将不断迭代升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外滩大会几个分论坛上,几位专业人士都表达对银行业未来数字金融的展望。
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表示,金融机构要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运用数字科技手段解决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通过科技真正推动金融服务下沉。
上海银行副行长施红敏认为,数字金融改变的是市场竞争的格局,不变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之道,银行业发展历程一再证明客户对其安全性的信赖,在数字金融时代,银行要比拼的仍然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还提出,银行可以加强教育、医疗、交通、社保等领域的场景共建、数据共享。金融服务,不再仅仅存在于银行自身的实体网点和电子渠道,未来将真正实现哪有客户,哪就有银行,哪有场景,哪就有银行,银行的服务将无处不在,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