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产生最初是在科技相对先进的欧美国家,日韩仆从也分了一杯羹。中国起步晚又孤立无援所以在最初的时候是难以参与的,更不要说从中获利。至少在4G网络之前的互联网世界是难有中国立足之地的。
不过过去的互联网远远没有形成如今体量的经济且人尽皆知,更没有全民有意识的处处参与。或者说欧美为主导的互联网经济与其说是互联网经济不如说是计算机经济,大多是以计算机为直接产品进行获利,且能从中直接获利的只有欧美为主导的高科技公司。在1990~2010年之间欧美日韩崛起了许多以计算机软、硬件为产品的巨头公司,新世纪前的硬件为王的有美国的英特尔公司、高通公司、英国ARM公司、美国博通公司、美国道康宁、德国西门子、日本信越化工、韩国三星,都在第一波的互联网席卷全球时赚的盆满钵满。迅速成长为百亿、千亿美元级别的营销企业。新世纪后的十年以软件为先的互联网世界强势崛起的微软、IBM、苹果公司、推特、脸书、甲骨文、易贝、亚马逊等科技新宠们则成为了新一代的互联网经济的支柱,即使过往的王者未逝,新的翘楚已然占据了高峰。而这二十年之间中国的互联网寂静无声,不仅在国际上寂寂无名,即使在国内,不管是在民众的认知还是国民经济的参与上,都是不值一提的。中国在整个互联网笼罩着的世界里噤若寒蝉。而欧美则是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口号,又一次收割全球利益,创造了新世纪最初的国民经济的繁花似锦。
格局的打破是在2010年以后4G网络的兴起,中国逐渐从一开始的从属到参与,最终如今的5G网络得以主导。而我们普通民众可以自我感知到的则是近十年的社会变化,十年前的淘宝、腾讯、华为、百度远没有如今的风光无限,那时候的中国房地产、基建产业才是被社会无限追捧的存在。著名的亿万小目标的王某人那时才是真正的风光无限,前途无量。十年前你问路口大爷啥是淘宝,大爷肯定说是不是收破烂的,啥是华为,大爷肯定说什么华什么为?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毕竟蚂蚁金融今年才上市,支付宝2004年才成立,2010年12月23日,支付宝与中国银行合作,首次推出信用卡快捷支付。才算吹响了移动支付的号角,2011年5月26日,支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内又称“支付牌照”)。这才有了移动支付成为社会应用的可能。之后的十年,移动支付从寂寂无名逐渐家喻户晓,直至今日现金支付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继支付宝之后微信也推出自己的移动支付功能,最终倒逼银行业联合推出了云闪付功能。移动支付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支付功能,更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经济产业,它对于新型的互联网经济就如同之前二十年的计算机型互联网经济的芯片制造一样,是一切得以开展的源头和基础。
而以移动支付为开端,即将来临的5G为旗帜的高速网络移动虚拟经济的发展,更是带动出了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快手这样的以新型的直播、短视频、带货、生鲜配送为手段的网络经济体。这些新型企业在网速的迭代更新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为百亿、千亿级别的企业。让曾经厉兵秣马拔地而起的那些传统科技巨头们瞪目结舌,以至于逼的西方世界不惜以国家的名义去干涉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新型经济体。
而这份恐惧不是来自于傲慢而是无知,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这些企业突然就爆发了出来,而且扩张速度几乎不符合逻辑,却又势不可挡。等回过神来才明白,一切的基础是网速的迭代使过往不可能的成为了可能。但为什么网速不慢的欧美没有成为新型经济出现的触发地?甚至成为了被时代淹没的洼地。有很多原因造就了如今的中国,也促成了当下的欧美。
但根本原因是人口,互联网科技应用的基础是人口规模决定的,应用才能形成经济,而科技的应用也是要以有人使用为基础,足量的人口带来迅猛的改变。移动支付很方便,但在西方国家实行不起来,主要原因不是信用卡已经普及,而是人口密度太低。移动支付相比信用卡而言方便的太多,在帐单查询、消费统计分析等都远比信用卡更方便,特别是在这个人机不分离得时代。许多在中国居住过的外国人回国后都感觉在消费支付方式上,西方世界确实已经变得落后且不便了,这就属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奈何我见过光明。人都如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方便与否给人的感受都是类似的直接。即使在国内使用信用卡的也知道信用卡在当今社会其实并不方便。所谓的方便只是相对于现金的使用而已,就好像当初的银票相对于金银铜币的方便一样。这是代际的碾压,并不是平行的竞争。
移动支付已然成为了未来的标志,而以之为代表的经济体系和新科技如量子计算机在数据加密方面的巨大前景为移动支付保驾护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共享经济,以云计算为载体促成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无人驾驶。每一个都可能在未来成为亿万的经济产业,惠及民生百姓,助力社会进步。但西方世界已经在这条快车道上滞后了,甚至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没有足够人口体量的消费、应用和数据的支撑,极速网络带动的新科技经济很难发展起来,这是新时代带给欧美世界的乌云,必将久久不散。一场新经济世界的阳谋,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时事出英雄,中国就是那个被历史选择的存在,反对也没用。
亿万的人口,开放的经济体系,全民的迅速参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技支持。如此的条件,新互联网产业不在中国如此的沃土上出现,是不合理的。反观西方世界已经顽固成了一块磐石,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这样的世界是接受不了一丁点改变的。人生就是如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崛起势不可挡,衰落也是避无可避。击败强者的不一定是更强者,也可能是自我的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