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产业后,成都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将再添新成员。四川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目前,成都已拥有超900家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型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40%。2023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780亿元。在全国各城竞逐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当下,成都也正加速发力人工智能赛道,并在部分细分领域跑出“加速度”。
打通人工智能产业链全覆盖
成都市于今年5月发布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算力规模达到30000P,产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成都预计今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千亿元,意味着距离上述城市战略目标更近一步。
而对地方而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不仅是经济体量上的升级,也是发展质量向好的表现,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章看来,“包括成都在内的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已实现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产业链全覆盖,基本构建起人工智能 发展体系。”
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向着千亿级规模加速发展。
具体来看,基础层方面,海光、芯原微电子、华为海思等9家主流GPU芯片厂商在成都均有布局;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则为全国范围内数千家企业提供算力支持。
技术层方面,川大智胜、晓多科技等分别在国内人脸识别和智能语音领域拥有领先优势。
应用层方面,考拉悠然已为全国500+客户提供多模态大模型就解决方案;智元汇为国近50%的城市提供数字公交服务全,其中刷脸乘车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71%等。
“从产业链角度看,成都目前已拥有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算法平台、数据服务、智能识别、机器视觉、智慧应用等全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布局。”有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只要能更好地进行整合合作,能发挥出更大的产业协同效应。”
实际应用与市场需求强劲
《科创板日报》记者解到,相较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在人工智能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成都因多元的应用场景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该产业的应用层已建立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据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成都已有8个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六。
作为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之一,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考拉悠然”)董事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恒涛于今年9月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大模型正经历着三大发展趋势。”
申恒涛认为,大模型正从“单模态”向“多模态”演进,这意味着它们正从仅基于单一数据模态的学习转向跨多种模态的学习和应用;其次,大模型正在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发展,通过与行业知识的融合,生成了更贴合特定行业需求的模型;最后,从人工创建应用转向工具链,预计未来将自动生成越来越多的AI原生应用。
“现在聚焦模型效果,未来聚焦行业应用,AI最终还是要解决企业、用户的问题。”申恒涛称,不论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实际的市场需求与应用落地上来。
在申恒涛看来,市场需求强劲与企业积极布局落地应用,也成为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一定发展成果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基于这样的产业发展趋势认知,考拉悠然创始团队自澳大利亚回国后,选择了在成都创业,并以“码极客”为底座,联合成都本地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将AI模型和算法技术应用到众多行业场景中。
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晓多科技”)创始人江岭也认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外,更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下称“成都中心”)为晓多科技提供了重要的算力支撑,并与该公司联合开发了基于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垂直电商行业大型语言模型“晓模型XPT”。
上述模型也于今年5月通过国家备案。据悉,晓多科技还与成都中心达成合作,双方将致力于攻关训练出一个10亿参数的大模型。
以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当前国内多地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上述受访人士纷纷认为,全国范围内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浪潮中,成都拥有自身的特性和优势,在产业培育等方面形成较好基础,但与头部城市相比,底层技术的研发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章表示,成都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于应用层。“人工智能强调技术创新,主要的技术驱动力来自是拥有巨量解决实际问题需求的产业界。随着拥有综合实力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通用大模型‘转战’行业大模型等,没有准备好高质量的数据、训练出高质量的模型,成都企业在应用层上的优势就容易消耗殆尽。”
“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不仅仅是AI算法的竞争,更是算力基础、创新性和创造性人才储备、应用落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在考拉悠然董事长申恒涛看来,加强基础层与技术层的关键解法之一,是加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人才引进方面,晓多科技创始人江岭认为,“技术研发人才很重要,但同时还需要具有商业思维、能够洞察市场及客户需求的人。”
前述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人也表示,“当前的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整体落地应用需求强劲,产业整体呈现多点开花、多面发展的态势。但同时要注意,加大形成城市王牌产业的头部效应与资源吸引效应。”
- 更多相关内容
- 成都预计今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