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此次《若干措施》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加大人才引进培育等八个方面提出了27项具体措施。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在日前举行的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专场发布会上表示,《若干措施》是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升级的政策举措、聚焦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打出的系列“组合拳”。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对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若干措施》首先立足新颖化,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包括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知识产权助企能级和推动质量标准品牌赋值。
具体来看,将引导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向专精特新企业供给转化,鼓励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方式获取专利技术。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技术研发“卡点”“堵点”,围绕关键产业链环节,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授权专精特新企业使用科技成果。
同时,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孵化器、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服务载体建设产研中试验证平台,向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优惠服务。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专精特新企业共建中试验证平台,定期发布中试服务资源目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技术产品创新和“首制首试首用”,给予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集成电路“首流片”、新材料“首批次”、医药“首试产”、信创“首方案”资金奖励和推介。对专精特新企业符合条件的政府采购项目给予评审优惠。
还将更多“小巨人”企业列入知识产权优势单位培育对象。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夯实知识产权基础,持续开展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在开展专利产品备案或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等工作基础上,根据其知识产权投入产出情况给予支持。引导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开发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信息分析工具,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培训、信息分析、信息预警和产业发展咨询等增值服务。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交所 提高首发上市审核效率
财税金融是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聚焦融资问题,《若干措施》提出,将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持续推进“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对获得股权融资的入板企业择优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京证券交易所,提高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效率。用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政策,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
提供精准信贷服务。优化续贷政策,满足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流动性需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开发“专精特新贷”特色产品,增加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强化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引导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丰富、利率更低的“政采贷”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并在北京市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专精特新企业,对贷款利息、综合成本费用给予资金补贴;对银行、担保、评估、保险、知识产权专业机构等单独或组合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且贷款发生不良的给予风险补偿。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推广“总对总”业务模式,批量化高效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打造“千亿畅融”企业融资服务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区研究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
此外,加强财政税收支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加强政策宣讲,向专精特新企业定期精准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助推红利直达快享,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户一策”税收征管服务等;完善保险保障机制,支持保险机构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发研发费用损失、知识产权、数字资产、出口信用、商业航天等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区建立保费补贴机制等。
加大人才引进、住房、子女教育等支持力度
除了先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外,人才也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根据《若干措施》,将加强人才专项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巨人”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区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专项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住房、子女教育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中加大支持力度。给予“小巨人”企业人才引进专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可计划单列办理引进。
同时,推进职称自主评定。推行高层次人才“3+1”举荐制,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特艺人才”开辟申报高级职称绿色通道。推动具备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在企业员工职称评定中,不将论文作为硬性要求,支持将新产品研发等工作绩效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对高端人才探索以业绩陈述代替论文答辩。
加强人才精准引育。梳理专精特新企业人才需求,支持市属高校、职业院校围绕产业需求开设对应专业学科与课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学徒制培养。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范围。开展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专精特新企业专场招聘活动。加强校企对接,推动人岗精准适配。
据悉,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9000家,“小巨人”企业数量突破千家,连续三年保持“小巨人”第一城地位。为更好发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优势,加力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区,北京市力争年底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营收规模突破“1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