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庆黄金周的疫情防控“压力测试”,产业互联网又赢了一次
疫情防控常态之下的第一个黄金周,被抑制的需求和情绪终于集中释放,也有网友戏谑地将这个假期称为“像过年了”一样。
8日晚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去年恢复接近80%。还有两组数据也非常亮眼:实现旅游收入4500多亿元、铁路单日发送旅客超1500万人次。
黄金周:密集人流下的全国压测
世界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的当下,从某种程度上说,黄金周带来的密集人流,是经济加速恢复的驱动力,也是对中国疫情防控的一次全国性压力测试。不同于往年,测体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成为黄金周出行标配。
回想年初疫情爆发之时,腾讯“防疫健康码”于2月7日落地深圳,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推出“健康码”的城市。之后,北京、广东、四川、云南等地也陆续上线。2月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正式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码”,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利用汇聚的卫生健康、民航、铁路等方面数据,民众在实名认证后,还可以一键查看本人的防疫健康相关信息详情。
数据打通背后,带来的是疫情防控的高效和用户出行的便捷,是否为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是否为同行密切接触人员,一个“码”便一目了然。
这也开启了疫情常态下社会治理数字化、流动化、智能化的新思路。之后,“复学码”登场,助力多地大、中、小学复课。在网红旅游城市重庆,健康码甚至与乘车码打通,民众旅游时只需要打开一个码,就可以顺利出行、搭乘地铁、轮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腾讯健康码已服务9亿用户,累计亮码150亿人次,累计访问量440亿次。
上线25天,腾讯健康码就已实现10亿次“亮码”
数字化之下的防疫措施越精细、效率越高,对于社会正常生活、工作的影响也越小。黄金周旅游、出行、消费快速恢复就是最好的证明。究其原因,离不开数据融通之下社会治理和疫情防控的统一规划。
生活改变背后的产业互联网进程
在产业互联网的诸多应用当中,像健康码、复学码、乘车码这样与政府、企业合作,而受益于普通用户的案例还有很多。
有些变化在以往甚至是无法想像的。例如在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过去上厕所排队是老大难问题。现在,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APP或者扫码小程序,可以查找附近厕所、实时了解的厕所繁忙状态、厕所坑位占用情况,还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对厕所脏乱差问题进行投诉、提出建议。
过去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购物、音乐、支付、阅读、金融等消费领域的相关服务线上化、数字化,便捷日常生活。然而,人口红利结束,消费互联网发展得足够庞大并且逐渐饱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线上尽数渗透,互联网技术便开始从消费端向产业端转移,将思路从“如何让一辆马车更快”转变到“如何造出一辆汽车”上来。
现在,这种便捷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步伐扩到了生产、公共事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更深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疫情让这些变化来得更快、更明显。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西贝的2万名员工用手机,通过企业微信连接其9万名顾客持续提供餐饮服务;教育企业新东方的100多万师生一周内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课堂;医疗信息化服务企业东华软件在9天建成一家超级医院的HIS系统……这背后都离不开产业互联网的连接和技术能力支撑,奇迹几乎在每个行业上演。当线下经济因疫情防控而按下暂停键之时,产业互联网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充足动力。
从国家发展角度看,产业互联网是中国数字经济新基建战略的高阶目标。各行业的的运转迭代,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的创新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升级等,都是产业互联网热潮中的分会场。
对普通人来说,更多感知则在于它正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疫情期间,吃逛采买的线下日常乃至上班上课都一度中断,日子以另一种思路继续进行,生鲜电商送菜上门,线上课堂答疑解惑,网络会议远程办公,在线问诊排查疑患,产业互联网和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陡然加速。
例如,疫情期间我们的线上购物需求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离不开产业互联网的支持——以生鲜供应链为人称道的永辉,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小程序和App,为用户提供购物买菜等到家服务。从年除夕到初六,“永辉生活·到家”订单增长超过45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600%。后期疫情逐渐平稳,但用户使用线上服务的习惯却延续下来——截至2020年4月初,永辉到家服务的单周销售额已经突破1亿元。
在线直接触达用户的能力,在拉动销售之外,也带来了运营效率的提升。借助腾讯智慧零售的大数据工具,永辉对用户流向、渗透率等进行分析,预测不同区域居民的不同需求和商品品类安排,提前做好仓储分配、运力调配,在确保供应充足的同时,也实现最大化的货物周转。
疫情期间,就医体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户出门看病很不方便,而且线下求诊不当,还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缓解了这个问题。腾讯医典、腾讯健康小程序上推出了义诊服务,累计服务超过1200万人次。疫情之后,“小病往大医院”跑的习惯也发生了改变,长远看来还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医学影像AI几秒就可判定患者CT情况,并在1分钟内为医生提供新冠疫情的辅助诊断参考,减少诊断压力。
今年四月初,央视网上线《“幕”后天使的抗疫故事》视频,就记录了在腾讯医典上为他人进行义诊的医生故事
在教育领域,因疫情不断延长的寒假中,全国近3亿师生通过在线方式完成课堂学习、互动问答和作业批改。老师足不出户就能讲课,而在线教育不仅让学习进度与效果更透明,也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处的优质教育资源。
如果你能感受到从出行、零售、教育到医疗、办公甚至再到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的变化,那你就能理解产业互联网如何从源头出发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本书,了解产业互联网
若想真正了解产业互联网的全部面貌,看清它一路发展与未来可期的前进方向,《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一书给出了更详细的答案,对企业也有全局观和具体实践途径的启发。
《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是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朱恒源共同领衔担任主编,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目前已在京东、当当、微信读书等渠道同步上市,在经管类图书榜单中不断攀升热度,登上了京东经管新书榜的榜首。
全书由五大部分组成,包括序言、理论篇、产业技术篇、产业组织篇及产业实践篇,从“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产业的智能化跃迁路径,以及新产业秩序形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原有产业格局的阻滞和挑战。
汤道生在书中指出,产业互联网是一次产业数字革命,它已经从新兴概念,快速演变为普遍共识。连接、度量与效能,是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进程的三个关键词。一定程度上,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成为数字化公司。而具备数字化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的互联网公司,则承担起“数字化助手”的重任。
这本书还获得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党组书记、副主任陈清泰,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长邬贺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贝壳找房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的联袂推荐。
陈清泰认为,产业互联网把“互联网+”具体化,为各个产业和领域的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马化腾也肯定了新基建背景下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性,“互联网不仅是通信、消费工具,更是生产工具和生产要素发生器,新基建是路,产业互联网是车”。他指出,现在的中国,不仅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应用基地,也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力、数字要素提供者,正蓄势待发。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同时也是“度量工具”。生产资料的数字化,能够实现企业的人、财、物等要素的整体度量。生产流程的数字化,也将把企业的组织、规划、生产、销售纳入长期、动态、可对比的观测系统。
数字的客观属性,能够排除冗杂信息的干扰,给予企业管理者建立全盘数字能力的参考体系与标准。产业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化,让不同要素、不同环节、不同流程变得可观测、可追踪、可度量、可分析,也进而让效率的提升、新价值的产生、管理的优化更加有迹可循,有的放矢。
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是一次影响每个人的生活革命,也是一次产业数字化征程。一定程度上,未来的所有公司都将成为数字化公司。同样的,未来的所有人的生活都将受到产业互联网的影响。全面理解产业互联网,也是全面理解我们的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