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广泛应用,政府也在加速推进政务信息化智能化,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线上”推进,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满足工作的基本需求。
但同时,“信息形式主义”“智能官僚主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新变种”开始出现。就拿网上“痕迹主义”来说,其做法各种各样,令人应接不暇。比如,一些地方要求驻村干部通过微信群的“发送位置”“共享实时位置”等功能报告位置,证明自己坚守在村里,结果驻村干部下载一个位置软件将自己的位置固定在村里;一些地方一刀切地将“外宣”作为考核指标,报纸、电视台、网站甚至 APP、公众号等,都纳入了考核范围,造成干部被迫花大力气写各种文字材料在各类媒体上“留痕”。凡此种种,说明网上“痕迹主义”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虽然具有一些“隐身功能”,但是它与过往“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一样,都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莫大的危害。首先,要把信息形式主义与智能官僚主义全面纳入到基层减负范围之中,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等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拒绝信息化上的表面文章、形象工程。其次,除了要进行集中整治和硬性规范以外,还要将电子治理行为纳入制度规范,推动网上信息沟通、网上服务行为规范化、标准化和公开化,从制度上刹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遏制互联网上的官僚主义。
网络办公本身是为了高效率地为人民服务,不能技术上进步了,脑子仍然停留在“过去式”。对于上级部门而言,看看基层的工作痕迹如何,关键要亲自走到田间地头,深入街头巷尾,注重基层群众的口碑和工作实绩,防止简单地把工作搬到网上进行,莫让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作模式“背弃”技术赋能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