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寻根
作为南川区本地的居民过去总会有就医困难、难以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问题。因为重庆市南川区地处渝、黔两省交界点,地形以山地为主,是典型地广人稀的高山地区,更别提乡村交通不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力量薄弱,自然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较差。而现在在南川区建立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边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医改良方
良方一:构建卫生信息“一张网”,推动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
南川区建设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统一医疗健康数据标准,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实现了跨区域、跨医疗机构的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同时张开信息网络,形成区域卫生信息“一张网”。对全区279家村卫室医疗健康数据实现全覆盖入库。
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良方二:实现远程诊疗“一键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对于南川区居民来说,“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已经不再是美好愿望。目前区县—乡镇—村三级远程诊疗服务体系,五大远程医疗区域中心已建立成功。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宏仁一医院(民营)三家重点医院为牵头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北上广”等市内外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其中作为代表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已实现对全区34个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已与20家基层医疗机构和4家区级医疗机构连接,病理诊断、临床检验、消毒供应3个中心已为6家中心卫生院和3家区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每年服务基层患者约3万余人次。
良方三:打造智慧监管“一条龙”,提高卫生监督执法透明度
实现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监管全覆盖。南川区的智能监管信息系统对全区40家公立医疗机构、11家民营医院和100余家个体诊所实现全行业信息化监管,无论是导入处方点评、医疗业务监管、分析决策、卫生监督都能在智能监管信息系统上完成,同时将全区公立、民营以及个体诊所等所有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平台,实现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全方位实时动态管理,以及对医生执业状态的实时监管。
开展过度诊疗专项整治。主要针对大检查、大处方等违规行为,开展信息化处方点评,对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CT和磁共振检查率和次均检查费用、辅助用药等指标实施重点监测,每月分析报告。向医保部门开放,实现了卫生健康部门和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骗保、挂证行医等违纪违规行为的联合监管,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情况作为评先评优和医保总额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
良方四:推进智慧医院“一体化”,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全面推进区级医疗机构智慧医院建设,改造升级医院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管理信息系统、无线掌上电脑用于查房和对病人管理以及医院运营管理平台等医院管理系统,落实网上预约挂号、自助打印、专家预约、诊间叫号等12项便民措施,完善健康扶贫“政府兜底一站式结算”系统,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已累计扶贫救助40010多人次,政府兜底1838万余元。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启动信息平台人脸识别系统、GPS定位系统,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对辖区居民进行信息录入和人脸采集,完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档案,并将辖区居民就诊信息自动推送到健康档案。开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机端APP,开启GPS定位系统,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可进行网上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视频通话等实时互动。2019年全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30.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7.6%。
医改成绩单
(一)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远程诊疗,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模式,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也带动提升了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目前全区县域内就诊率91.5%,较改革前提高5.5个百分点;基层诊疗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例65.5 %,较改革前提高5.5个百分点。全区下转患者年增长16%。
(二)患者负担得到减轻。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区级医院的远程诊疗服务,仍执行基层的收费标准。远程诊疗累计服务基层患者23万人次,据估算为基层患者节省交通、挂号、住宿等费用2710万元。实现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150人次,为患者节约重复检查检验费用51万元。
(三)全行业监管能力得到增强。已完成医疗机构信息化处方点评5000份,重点监测的10种辅助用药使用金额同比下降3%,年节约资金215万元;高值耗材使用量下降2%,年节约资金300万元;抗菌药物使用量下降2.5%,年节约资金112万元。通过信息化监管,查处挂证行医、非法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45起,处罚48人,共处罚金1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