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技融合,核心价值链智能化
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软件相对于硬件到底有何优势。对于制造业而言,现在制造一个硬件,将来制造软件,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首先是成本的差异。软件没有时间成本、没有空间成本。现在的产品,除了生产资料成本以外,还有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比如物理的产品交到用户手中所经历的渠道。软件则可随时随地更新。这点无需赘述。另外就是传统的人机料法环这些生产资料的变化。或许这些基本的资料还存在,当然在逐渐消减,但又多出来两个生产资料,数据和算法。所以要转型,从产品到制造都会有很大变化。我建议要先看大方向。
从大的方面说,政府提出来两化融合。当然这个词前两年重复频率比较高。这两年又历经了另外几个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等。目前大数据更显时髦。
我这里还是想借用两化融合一词,更确切些是两种技术融合。因为我认为我们制造业缺的是信息技术,我们有的是电子电器技术。而恰恰是信息技术才能让我们有可能变得智能。
那么再回顾一下,什么叫智能化呢?关于人工智能最早的定义就是它取代人的思维,当然不是说100%取代人的思维,是在某些层面上(参禅悟道方面应该无法取代)。一个产品的智能化,就表示它可以取代使用者的一些行为,思考,判断。这就是产品在它的电子电器特性之上融入了软件技术后达成的效果。这就是一个智能化的产品。
虽然是借用了两化融合这个词,但我个人不大倾向于用“两化”。这是因为工业化信息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及含义。在谈工业化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自动化。标志性的体现就是全自动流水线。谈到信息化时,往往是指企业开始实施ERP系统。ERP再之前叫电算化。当我们思考两种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几个环节更进一步的思考智能化这个命题。
刚才说到产品的环节。第二点在制造环节。最智能的制造技术是3D打印。最最智能的制造技术虚拟现实。 对制造业来说,还是先看到3D就可以了。用一个软件开发了产品,然后下一分钟把它精准的制造出来。开发、工艺、制造这样一个过程,之前在几十米的流水线上,借助各种冲压模具, 被一台打印机以颗粒堆叠的方式制造出来。这就使智能制造的终极目标。而不是说什么MES之类。当然MES可能是这个进程中的一环。不是说完全不能做。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如果不能够把你的制造技术变成软件控制的制造技术,那无论如何离智能制造还有很大的距离的。
3D打印的含义是一个产品基本上是靠软件制造的。而MES讲的是软件如何帮到现在用来制造产品的设备。个人以为MES是我们的设备供应商智能化的手段。当然其终极也是3D打印。但到达终极之前,也许某些物理产品的制造永远无法到达终极打印过程,在设备上长上软件,不断深入地融入软件技术。借此给设备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我的理解,每个企业都要从自己产品的角度入手考虑智能化问题,再延展到制造环节时。在转型智能制造时,首先是考虑3D打印的方向。如果我们说距离3D打印实在太过遥远,没可能有资金做技术投入、技术储备,或者我们的产品打印非常困难,甚至要依赖基础学科的创新。这时就转过来花很多钱做MES,真的不一定是明智选择。即便要做,也一定要评估其带来的收益。盲目为了某个理念砸钱,可以说是制造业最承受不起的。而设备供应商做MES就是给他们的产品加分增值。
缺啥补啥,缺信息技术补信息技术,但总还是要一个补法。上汽的老总有个说法我特别认同:制造业不具备互联网的基因。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和互联网公司搞战略合作。下一代就会是一个拥有两种技术基因的后代。当然制造业和互联网公司联姻生出来的baby某种程度上是另一个物种吧。
稍做小结,做智能化的转型,要考虑到我们缺的信息技术,而且这一技术要以产品为主要切入点,融入到核心价值链中。核心价值链就是产品从无到有,从概念设计到产品开发,到试验、到样品,到批产,最后交到消费者手中。如果不考虑价值链,而是企业经营方方面面都去投入,遍地开花,这其实是很多企业的现状,非但不能转型,还可能被各种概念晃了眼。
作为早期试点也可以多点尝试,但需要用最少的投入弄清主攻方向,然后集中发力。在和一些同行沟通中有个体会,很多企业认为自身缺乏的是信息技术,但并没有从心里看重。类似我们尝试的车联网项目,碰到软件环节还是交给外包公司,不认为这点在未来是核心能力。那这条路如何走下去呢?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像集团要求增加软件人员比例,我们也下决心增加这个能力。却发现投不起这个钱。没有产出就要有能力储备在制造业是不可形象地事情。但是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做的呢? 先投入少量资金做一个概念(或基本产品),然后融资,然后再开发。而制造业呢?赚两块钱,把一块钱拿出来花基本上是没有的。 挣两块钱可能拿两毛钱出来投资再生产。 两毛钱里拿出两分钱去买补药, 这两位补药一个叫算法,一个叫数据,老实说都不便宜。
但是只要认清了自身在未来世界里生存所欠缺的一项起码技能,无论如何也要补上。 这不是一件找几家软件公司帮我们开发几个APP的事情。 而是要把这个能力加入到现有的生产资料中去,在传统的人机料法环之外,还要增加算法数据,而且他们占的比例将来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很自然会想到靠我们物理产品的利润是折腾不起的。 这种转型可能说只有通过跟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来进行。合作一是获得基因,二是为了免费地获得基因。当然产生的成果要与其分享。否则通过利润投资,通过一点点招人培养(是否可以招到人也是个问题),所能获得的只是非常沉重的人机料法环。而拿到算法和数据是非常渺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