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新金融联盟召开的“疫情常态化下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方向和策略”内部研讨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原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数字经济已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新发展阶段,银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金融,根据自身的禀赋实现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和转型路径,积极变革经营文化理念。
产业互联网金融是消费金融向上游产业端的渗透,指金融机构基于产业互联网发展,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场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
当前,产业互联网金融主要为基于产业互联网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助贷超市等形式,未来或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进一步向普惠金融、小微金融、产业金融、综合金融等多个层次和维度拓展,出现更多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其标准化服务能力和垂直行业属性将不断增强。
5G促使产业互联网加速到来
5G促使产业互联网加速到来,给金融服务领域带来四大趋势变化:
首先,战场转移。金融服务竞争的主战场将由2C的消费互联网转向2B的产业互联网。
其次,格局重塑。天然产业壁垒的存在阻隔了部分跨产业的网络效应,原有通过瓜分C端支付入口形成的以AT为首的寡头垄断格局将被以产业链为单位的生态共同体替代。生态共同体具备高度复杂性:一方面,不同生态之间相互区隔又局部融合;另一方面,同一企业的生态角色异质且多样,如传统企业佼佼者(海尔、格力等)既是所在产业生态的核心企业,还可利用其财务公司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服务方。
再次,市场分野。按照互联网化红利和产业壁垒两个维度特征,可以将不同的产业分为四大类:金融服务企业和产业核心企业在不同特征产业领域角逐产业金融服务主导权,在互联网化红利高产业壁垒低的产业领域,主要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共同推动;互联网红利高,产业壁垒也高的产业领域将成为金融服务企业和传统产业核心企业的竞合激烈区;互联网化红利低、产业壁垒高的产业领域将主要由传统产业核心企业主导,自驱拉动;而互联网化红利低,产业壁垒也低的产业领域将成为观望区,各方力量都不会在前期贸然进入。
除此之外,电信运营商有望打破4G时代沦为单纯“修路者”角色的尴尬,通过与金融服务企业或者产业核心企业合作,切入金融领域,在5G时代为自身寻找新的价值突破点。
最后,产业普惠。消费互联网带来个人金融服务普惠化,与之相应的,产业互联网将带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普惠化。5G技术使企业行为线上化的成本在未来会大大降低,并将产生几乎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的多维度海量数据,同时随着金融服务企业自身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企业利用数据智慧高效服务小微企业将成为可能。
未来金融服务具备四大特点
在以上基础上,综合产业互联网的趋势变化分析,金融服务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多元化。由于同一垂直产业链内协同作用凸显,产业链内不同价值环节的企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更模糊,掌握数据的企业在上下游延伸方面变得更顺畅,金融服务的对象可能从单一企业扩展到产业核心环节链或整个产业链;此外,除了现有的金融服务企业外,产业核心企业、电信运营商等服务提供主体都有可能借助各自优势切入金融服务环节。
定制化。为产业互联网提供服务,需要与被服务企业深度链接,产业壁垒的存在,不同企业在产业内价值定位的不同,使得面向企业的金融服务更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
集成化。以数据资产为链接,企业的服务需求呈现集成化、整合化,即企业追求其所需的A服务、B服务、C服务等整合后达到企业整体服务效果的最优,而不是单纯追求单一项服务的最优化。因此,金融服务本身可能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被集成”整合进去。
动态化。信用评估利用的数据从历史的静态的维度单一的财务数据转变为实时动态的财务、生产经营、供应链、销售等多维度数据,在此基础上,风控评估将向前延伸具备动态性和前瞻性。金融服务产业链的信用评估逻辑从核心企业的信用外溢转为基于海量数据畅通流动的信息透明度提升。
目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相较于零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较慢,可把握产业互联网金融发展契机,推进产业和金融的进一步融合:一方面,可通过做好产业互联网平台信息与银行结算体系的对接,整合产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的法人、股东和高管等个人数据,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易、结算和现金流数据,实现资金与资产的对接,形成各产业的账户体系支撑,加强信贷风险把控。
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和孵化产业,与产业平台一同成长,借助龙头产业互联网平台和中间技术合作伙伴,通过数据和风控服务,充分了解客户诉求,协调建立优化解决方案,使银行数字化转型嵌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中,成为孵化产业平台的重要力量。
此外,可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基于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涵盖传统信贷、支付结算、资金管理等多种产品与服务的综合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