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于我们思考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一些启发,参考其中的一些操作方式我们可以想一想数字化转型有哪些门槛,我们应该怎么跨越。
要想清楚这些,我们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企业最先复工的是谁一定是保供的人,一线的工人、保障、物流、行政,还有基础设施安防等。我们公司在这个期间开了三十多次紧急会议,其中谈的最多的话题是客户的需求情况、员工的返岗数。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选一个部门被机器人取代,在技术可以完全支持的前提下,可能会有优先级的排序。第三个问题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哪个部门的业务可以被程序代替,答案无疑是技术相对成熟的业务。
从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答案,对于制造业来讲,排在第一位的一定生产运营。以这个为基点来思考数字化的意义,搞清楚数字化技术在企业里要做什么,从疫情复工后的应急响应排序看,客户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复工保供是很重要的。所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在业务上落地。
所以,我们无论是谈用机器人取代一个部门,还是用程序取代一些部门的业务,从技术上来讲都很成熟的,都是可实现的,关键是实现的过程中要有服务客户的意识 ,要有在业务上找到落点,创造价值的意识。而不单纯是技术的应用。
前几天碰巧看到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张文宏主任舌战群儒的视频。在这个视频当中,有一家外企中国区的总裁呼吁政府出台一些刺激性的政策,理由是在供给端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客户是因为疫情没有办法出门,购物欲没有恢复,所以需要政府出面推动。
这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以产品为中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呼吁政府采取刺激政策,是因为企业觉得我产能恢复了,我自己没有问题,是客观原因导致客户不消费。我们拿疫情影响最大的餐饮行业作个对比,他们的思维是只要客户还是吃饭,我就想办把饭送过去。服务产业是被互联网产业颠覆过一轮的,所以在客户思维方面是明显要超出传统制造业。
所以我们谈数字化转型,谈互联网思维,一个核心就是以客户为本,是想办法满足客户需求,粘住客户。
那什么是客户真正的需求?在疫情期间,我们有个整车的客户生产口罩,急社会所需,自己的客户能在危难时刻愿意且有能力挺身而出,我们也觉得非常骄傲。但从技术的角度看,这只是特殊的市场供需关系下的一个特例。湖畔大学曾铭教授说过:互联网技术发展到面对海量客户做到真正的精准,“精”是服务提供精细到分到秒。准是准确,准确到需要多大的,喜欢什么颜色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以客户为中心。
我们再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划一下重点: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在客户的需求层次上打动他,让客户上瘾,让他感觉自我提升,互联网公司做的就是和人性有关的事情。传统企业以往是满足人们在某一些点上的产品需求,而且还要看缘分,看你们能不能遇到。但是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再没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酒的香气要不断和人全方位需求死缠烂打,可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要让他欲罢不能,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