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创新2.0
I T
产业
当前位置:首页 >互联网•IT > 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 > 正文
散佚敦煌遗书精华数字化回归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婷 2018-03-08 14:11:17
此次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上线的这批数字资源,共计5300余号3.1万余拍,其中既有汉文、藏文文献,也有梵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希伯来文等稀有文种的珍贵文献,是敦煌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料。以唐太宗 《温泉铭》 为例,这是目前传世的最早拓本文献,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的唐代拓本,堪称举世无双。学界认为,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该铭文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书法艺术上乘,其间蕴含着书圣王羲之、王献之草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风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散佚海外的敦煌遗书,是中国人心中持续了百余年的痛,也是研习敦煌学难以跨越的障碍。记者昨天获悉,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数字资源已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上线。这意味着:散佚海外的敦煌遗书中的精华部分,以“数字化“的形式回归国内。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出土了大量公元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这一震惊世界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民族宗教、文学艺术等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由于历史等原因,它们中的不少流散到了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地。其中,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文献是汉学家伯希和1908年挑走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据透露,此次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上线的这批数字资源,共计5300余号3.1万余拍,其中既有汉文、藏文文献,也有梵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希伯来文等稀有文种的珍贵文献,是敦煌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料。以唐太宗 《温泉铭》 为例,这是目前传世的最早拓本文献,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的唐代拓本,堪称举世无双。学界认为,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该铭文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书法艺术上乘,其间蕴含着书圣王羲之、王献之草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风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又如 《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此碑立于贞观五年 (公元631年),据史料记载,在北宋的时候,一个名叫范雍的人在南山佛寺见到这石碑,禁不住叹为“天下至宝”。谁知道,那寺中的僧人听岔了,误以为石中有宝。结果,“破石求之,碑断为三,后经靖康之乱,残石毁佚”。此次上线的是原石唐代拓本,人们从中可以依稀看到石碑未被破坏前的模样。

《沙州都督府图经》 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对于中古时代的历史、社会、地理、中西交通、宗教、方志学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学者表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是散佚海外的敦煌遗书中的精华部分。如今,只要登录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便可在线检索和全文浏览,这无疑将为敦煌遗书研究工作打开全新空间。

据悉,早在2015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 《圆明园四十景图》 数字资源期间,双方便达成了合作意向———由法国国家图书馆向中国国家图书馆赠送法藏全部敦煌遗书高清数字资源。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历经两年时间,实现了这批敦煌遗书的数字化回归和在线发布。

事实上,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代表的国内文博机构,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开展海外中华古籍调查工作,促成了一大批海外中华珍贵古籍数字化回归。这之中,包括了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国家图书馆、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收藏的 《永乐大典》、日本岩屋寺藏 《思溪藏》等。与此同时,海外中华古籍调查书目数据库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山东大学的“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也于去年开始正式实施。

编辑:张洁
关键字:     数字化  数据存储  数据中心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