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2020北京智源大会“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如何监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成为大咖们现场热议的话题。
AI批量创作假新闻、AI换脸、自动驾驶事故……今年年初,旷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曾发布全球AI治理十大热点事件,随着AI科技发展并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理AI治理、处理好技术与人类关系迫在眉睫。人工智能既为城市居民解决了一些城市问题,也同时带来了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工作被替代等一系列新的问题。这也使得AI治理成为全球AI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前执行主任Amandeep S Gill 提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公众对于数据安全、所有权、隐私和知情权的担忧”,使公众渴望对新兴的AI产业进行监督。
慕尼黑工业大学AI伦理中心主任、全球AI伦理协会发起者 Christoph Lütge 认为,需要外界监督保持一定的决策权,“在我们为自己保留的决策权和我们委托给人工智能的决策权之间取得平衡。”
“AI企业担负着推动AI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虽然AI治理是一件“摸着石头过河”的事业,但我们正在秉持一贯的长期主义精神,用大胆向前,小心求证的方式探索企业AI治理的道路。” 旷视首席运营官、AI治理研究院院长徐云程说。
论坛上,众多国际专家提出担忧,受制于东西方历史、制度、文化差异,在AI治理领域里,东西方仍然未能很好的融合。联合国副秘书长技术顾问 Danit Gal 就对此十分担忧,认为对于AI的接受度和适应度的不同将导致各国的AI发展走向“不同的发展和使用轨迹”。
剑桥大学未来智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Seán Ó hÉigeartaigh 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这种担心。他曾经多次与中国各界进行交流,作为东西方沟通的枢纽,他经常会看到因为语言表述、翻译的不同,造成不同国家的人对语义的理解大相径庭,由此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我看到,东西方这种误解正在加深双方之间的鸿沟”。
有会专家提出,如果没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随着误解的加深,各国会将AI发展成技术竞赛,并将其货币化和政治化,最终导致人类无法有效解决分歧。因此,联合国副秘书长技术顾问 Danit Gal倡议,应当在全球范围内创建非竞争领域的合作奖励机制,并鼓励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国际协作、进行协同创新。
对此,徐云程认为,东西方各国之间应当多有一些透明的信任对话,“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我不认为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上,东西方有什么区别。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AI’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美好明天。”
据悉,该论坛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旷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召开。
在论坛期间,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宣布成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智库AI4SDGs Think Tank,并发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公益研究计划AI4SDGs Research Program,旨在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旷视、滴滴和小米成为首批支持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公益研究计划的AI企业。首批课题将于2020年7月28日正式开放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