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至今已有五年之间,近期出现了准备发行的迹象。” 11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财经》年会2020:预测与战略”上如是称。
李礼辉介绍,法定数字货币或将采取账户松耦合+电子钱包的方式,可脱离银行帐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于金融中介的依赖,且可在央行许可的范围内,实现可控的匿名支付。
在发行方面,李礼辉称,法定数字货币将采用双层运营投放体系,将选择由央行到商业银行再到公众的发行模式,这一发行模式传承了现行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利于保持商业银行初始的信贷能力,有利于稳定市场。不过,他进一步补充:“我们国家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可能指向于替代M0,即流动中的现金,而非协议货币M1或者广义货币M2。讨论中国法定货币的时候也应该关注新的支付工具的创新,到底能不能成功?我认为这取决于适配要素。”
谈及虚拟货币,李礼辉称,他将公有链社区的Coin或Token定义为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的生存土壤是,在公有区块链的社区通行网络共识的治理机制,虚拟货币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他直言,虚拟货币的交易可匿名、可挂职、难管制,可能成为投机交易的工具。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其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用背书,价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
“而能够成气侯的数字货币必须是可信任的,法定数字货币因为法定地位和国家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的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一些品质。” 李礼辉说道。
李礼辉称,目前一些跨国银行已经获准发行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主要是用于银行间的清算和金融交易的结算,替代的是M1、M2。在此背景下,他建议道:“首先,我们应该掌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主导权,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也要进一步研究,比如替代范围的选择、可控匿名的尺度、脱网运行的技术等等。数字货币在未来全球数字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当前有必要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路径和实施方案;同时,要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立足于保证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应抓紧制定数字货币发行、数字金融市场监管等制度。应该抓紧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建立专业化的数字金融技术应用审核和验证体系。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的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且争取我们应有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