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无卡?这是支付产业数字化变革的一次新尝试。
8月31日,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主流手机厂商、重点合作商户及支付机构,发布首款数字银行卡——银联无界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申卡、快速领卡,为持卡人提供新一代支付体验。银联无界卡推出借记卡和信用卡两类卡种。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部分区域性银行及互联网银行将加入首批试点。
不再依赖实体卡片、发卡流程高效便捷,是数字银行卡的主要特点。银联无界卡的发行,被视为银行卡产业迈向数字化新阶段的重要一步。
经过十几年的演化与发展,脱胎于淘宝网支付工具的支付宝成长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巨头,其母公司蚂蚁集团与腾讯等机构一起推动了支付产业数字化变革。目前,该领域的竞争仍在不断升级,无数企业正冲向这一领域。而在疫情防控期间,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放大,金融业务数字化进入加速阶段,各方均在积极努力,支付产业数字化领域有望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要想在这一领域发展,首要的考量还是安全性与稳定性。对于安全性,银联无界卡表示其确保支付安全,通过支付标记化、通道加密、实时风控等全方位的技术手段,对卡号、有效期等信息进行全程防护,保障用户的资金与信息安全。应当说,安全性是支付领域的生命线,有银联和各家银行的信用和技术背书,市场对此应无过多担忧。
稳定性,则有赖于市场的进一步检验。近年来,“双十一”被视为支付系统稳定性的试金石,从此前零点抢购等高峰期的“支付屡试屡败”,到近几年里任何状态下都基本确保顺利支付,基础设施的扩容与技术的不断优化驱动着各机构的支付系统不断升级,相关金融机构都可谓身经百战。随着未来使用场景的丰富、用户的增加,确保在高峰使用场景的用户体验、提高响应效率,将是包括无界卡在内的各类支付工具必须不断优化的服务。
比起上述基本要求,更令人关注的问题则是如何拓展市场。据易观国际2020年一季度统计,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分别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54.97%和38.92%的份额。而其他移动支付机构尽管也在不断发力,但从目前来看,一大瓶颈是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实际上,无界卡一经推出,也瞄准了这一方面。其介绍的一大亮点是,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将数字银行卡推送到电商、公交、手机钱包等支付场景,并配套丰富的专属卡权益,构建互联互通的数字支付生态。
但这一推广并不容易。即便对于龙头企业而言,拓展使用场景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产业的整体市场份额上处于领先,但因为不具备微信的高社交黏性,在支付笔数、频次方面不占优势。随着银联、大型商业银行等机构在支付领域的发力,该领域竞争将愈发激烈。各类机构频繁使用的“补贴”策略,也只是引流的第一步,不具备可持续性。可以说,要在目前日趋激烈的场景支付领域挖掘长期的、活跃的用户潜力,没有一家机构能够保证绝对优势。
更进一步来看,作为金融业务的综合入口和基础支撑,支付领域是数字时代开拓创新、转型升级的先锋产业,从支付业务累积得到的流量和数据可能会撬动其他金融业务,信贷风控、理财等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前景广阔。相比本身不赚钱、至多是微利的支付业务,建立在支付体系之上的综合金融业务和跨界服务拓展更令人期待。同时,唯有通过多元业务来确保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才能驱动机构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优化金融服务。
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成为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张新名片,在便企惠民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未来,无论是目前“笑傲江湖”的企业龙头,还是奋起直追的金融机构,他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推动该产业不断推陈出新,而检验产业发展成效的最终标准只有一个——让用户更加满意。我们期待,在多主体的有序竞争中,支付领域数字化业务能够不断变革,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同时,成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新撬点、新动力。